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安春望》
《长安春望》全文
唐 / 武元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宿雨烟霞春风百花

绿杨中禁路朱戟侯家

草色金堤晚,莺声御柳斜。

无媒犹未达,应共惜年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花(bǎi huā)的意思:形容各种各样的花朵齐放。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侯家(hòu jiā)的意思:指侯族,也可表示侯爵的家族。

禁路(jìn lù)的意思:禁止通行的道路,比喻不能涉足或触犯的领域。

金堤(jīn dī)的意思:指财富积累,堆积如山,形容财富丰富。

年华(nián huá)的意思:

[释义]
(名)时光,年岁。
[构成]
偏正式:年(华
[例句]
年华似流水。(作主语)

宿雨(sù y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雨水,也比喻积累已久的情感或事物。

五侯(wǔ hòu)的意思:指五个诸侯国的统称,也用来形容众多的贵族。

无媒(wú méi)的意思:没有媒介,没有中间人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莺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美好的声音或动听的歌声。

御柳(yù liǔ)的意思:指掌管、管理柳树,比喻掌握权柄,管理事务。

中禁(zhōng jìn)的意思:中央禁止、中央限制

朱戟(zhū jǐ)的意思:朱戟是指朱红色的戟,比喻军队中的勇士或指挥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长安春日景象。开篇“宿雨净烟霞,春风绽百花”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勾勒出一场细雨过后的清新气息与春风中展开的繁花,展示了大自然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的“绿杨中禁路,朱戟五侯家”则将视角转向都市中的景象。绿杨成荫,遮掩了皇宫到禁苑之间的小道,而朱红色的戟(古代用于仪仗的长柄兵器)标志着权贵之家的豪华。

“草色金堤晚,莺声御柳斜”一联,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金堤旁绿草茵茵,而在皇家园囿中,燕子开始在斜阳的光线下穿梭鸣叫的情景。这里的“金堤”指的是长安城外的御河堤岸。

最后,“无媒犹未达,应共惜年华”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与心上人相见的哀伤,以及对青春易逝的珍惜之情。整首诗不仅展示了长安春日的美丽景色,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感慨。

这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描写与个人情感表达的诗作,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

作者介绍
武元衡

武元衡
朝代:唐   字:伯苍   籍贯: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   生辰:758―815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猜你喜欢

闭居五咏其二坐忘

少年常病肺,纳息肺自敛。
灵液洗昏烦,百药无此验。
尔来观坐忘,一语顿非渐。
道妙有至力,端能破诸暗。
跏趺百无营,纯白乃受染。
至人不妄言,此说岂吾僭。

(0)

城中牡丹推高皇庙园迟适联骑往观归报未开戏

汉庙名园甲颍昌,洛川珍品重姚黄。
雨余往看初疑晚,春尽方开自不忙。
争占一时人意速,养成千叶化功长。
老人终岁关门坐,花落花开已两忘。

(0)

除夜二首

年年赋除夜,一赋一衰残。
家有三斗酿,春余半月寒。
鸡豚不改旧,邻里自相欢。
元日应无客,萧然不著冠。

(0)

次韵和人迹酴醾

蜀中酴醾生如积,开落春风山寂寂。
已怜正发香晻暧,犹受未开光的皪。
半垂野水弱如坠,直上长松勇无敌。
风中娜娜应数丈,月下煌煌真一色。
故园闻道开愈繁,老人自恨归无日。
百花已过春欲莫,燕坐绳床空数息。
朝来满把得幽香,案头乱插铜瓶湿。
一番花芘转头空,谁能往问天台拾。

(0)

次韵题画卷四首其一山阴陈迹

卧对郗人气已真,晚依丘壑更无伦。
不须复预清言侣,自是江东第一人。

(0)

次韵子瞻记岁莫乡俗三首其二别岁

富贵日月速,贫贱觉岁迟。
迟速不须问,俱作不可追。
亲旧且酣饮,送尔天北涯。
岁岁虽无情,从我历四时。
酌尔一杯酒,留我壮且肥。
长作今岁欢,勿起异日悲。
掉头不肯顾。
曾莫与我辞。
酒阑气方横,岂信从尔衰。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