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成湘泪笑邻竹,飘作寿妆嗟辱梅。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永 州 四 十 里 头 偶 赋 题 郡 驿 宋 /李 曾 伯 病 躯 羸 马 陟 崔 巍 ,扑 面 征 尘 抖 擞 开 。万 古 春 愁 借 山 隔 ,几 番 风 信 把 花 催 。染 成 湘 泪 笑 邻 竹 ,飘 作 寿 妆 辱 梅 。捻 尽 吟 髭 无 奈 困 ,亟 呼 茗 碗 胜 村 醅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病躯(bìng qū)的意思:指人身体不好,病重的状态。
春愁(chūn chóu)的意思:指因思念、忧虑或无法实现的愿望而感到忧愁。
崔巍(cuī wēi)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巍峨壮丽。
村醅(cūn pēi)的意思:指质朴纯真、淳朴无华。
抖擞(dǒu sǒu)的意思:形容精神振奋,精力充沛。
风信(fēng xìn)的意思:指传递消息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
古春(gǔ chūn)的意思:指古代时期的春天,也用来形容人年轻时的容貌和精神状态。
扑面(pū miàn)的意思:形容气味、声音、景象等直接冲击到人的面前。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无奈(wú nài)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可奈何的心情或境地。
吟髭(yín zī)的意思:指老人读书时,髭须随着吟诗而动的样子。形容老人读书时的神情。
征尘(zhēng chén)的意思:指远行或出征,离开家乡,去寻找更好的机会或境遇。
- 翻译
- 病弱的身体骑着瘦马攀登险峻的山峰,迎面的征尘被风吹得飞扬起来。
千百年来的春愁如同被山峦阻隔,一次次的风信使花朵急切地绽放。
泪水染红了湘妃竹的笑容,又让寿桃般的梅花感叹自己的羞辱。
尽管捻尽胡须也无法摆脱困倦,还是赶紧呼唤茶碗,胜过乡村自酿的浊酒。
- 注释
- 病躯:形容身体虚弱。
羸马:瘦弱的马。
崔巍: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征尘:旅途中的灰尘。
春愁:对春天的忧思或感慨。
山隔:山川阻隔。
风信:指春风带来的消息,暗示季节变化。
湘泪:传说中湘妃的泪水,象征哀愁。
邻竹:附近的竹子。
寿妆:比喻长寿的象征。
辱梅:受侮辱的梅花。
吟髭:吟诗时捻动的胡须。
无奈:无法改变。
困:困倦。
茗碗:茶碗。
村醅:乡村自酿的酒。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春日的所见所感。开篇“病躯羸马陟崔巍,扑面征尘抖擞开”两句,通过对比衰弱的身体和瘦弱的马,形象地表达了旅途中的劳顿与艰辛。接着,“万古春愁借山隔,几番风信把花催”两句,则是诗人借用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无奈,以及春天的到来总是带着对未来的期待。
下片“染成湘泪笑邻竹,飘作寿妆嗟辱梅”两句,通过将眼前的景物(邻竹)与远方的思念(湘水之泪)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同时,“寿妆”一词,又暗示了一种生离死别的哀愁。
末尾“撚尽吟髭无奈困,亟呼茗碗胜村醅”两句,则是诗人在旅途中以酒为伴,抒发了内心的无奈和对生活的一种解脱。这里的“撚尽吟髭”,不仅形容了诗人的长髯,也象征着他沉思和叹息的情状。而“亟呼茗碗胜村醅”,则是用酒来慰藉自己,忘却一时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愁思,以及对生活的一种无奈与释然。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袁寅亮进士所藏袁安卧雪图
大雪僵眠呼不起,锦袍公子何由至。
苦寒未可更干人,斯言便尔含春意。
他日登庸勋业崇,素心已见卑微中。
党家歌舞拥炉红,欢娱一晌寒烟空。
画史经营自风致,琪树琼花照天地。
旧家青毡君勿忘,公侯子孙当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