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安道原书院》
《南安道原书院》全文
明 / 林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道原洙泗濂溪一脉曾分横浦西。

俎豆百年旧典,图书数卷破群迷。

池莲晚色红衣净,庭草春香翠带齐。

我亦沿流伊洛者,几回极楚天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楚天(chǔ tiān)的意思:指楚国的天子,也泛指君主或统治者。

红衣(hóng yī)的意思:指着红色的衣服。也用来形容人物的着装。

回极(huí jí)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极端的一面转向相反的一面。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旧典(jiù diǎn)的意思:指已经过时、不再适用的规章制度或观念。

濂溪(lián xī)的意思:濂溪是指濂水和溪水,比喻学问渊博、博学多才。

书数(shū shù)的意思:指能够计算、数清楚的数量。

图书(tú shū)的意思:指书籍、图书馆等与书有关的事物。

晚色(wǎn sè)的意思:指天色将晚,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

香翠(xiāng cuì)的意思:形容花草树木繁盛茂美。

沿流(yán liú)的意思: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或行动。

伊洛(yī luò)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一脉(yī mài)的意思:指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关系。

洙泗(zhū sì)的意思:指水流湍急的样子。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安道原书院的景致和历史渊源,以及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敬仰。首句“道原洙泗接濂溪”暗示书院传承自孔孟之道,与洙泗、濂溪这样的儒家圣地相接。次句“一脉曾分横浦西”进一步强调了书院的学术传统,意指其源于儒家主流思想。

“俎豆百年存旧典”表达了书院长久以来坚守古代礼教,保持传统的敬意。“图书数卷破群迷”则寓意通过教育传播知识,启迪人心,破除困惑。接下来,“池莲晚色红衣净,庭草春香翠带齐”以自然景象烘托出书院宁静雅致的氛围,莲花与春草的色彩对比,增添了生机与美感。

最后两句“我亦沿流伊洛者,几回极目楚天低”,诗人以自身身份自比,表示自己也是儒家学说的追寻者,多次在书院中远眺,感叹楚天之广阔,寓含对学问无尽探索的感慨和对儒家精神的深深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书院的历史底蕴,又体现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作者介绍

林弼
朝代:明

林弼,(约公元一三六o年前后在世)一名唐臣,字元凯,龙溪人。元至正戊子年(至正八年,1348)进士,先为漳州路知事。明初以儒士修礼乐书,授吏部主事,后任登州(今山东烟台牟平)知府。
猜你喜欢

五月十三夜寄冷残索画

月上云回澹莫名,一池风柳飏荷声。

独来直已从遗世,所遇何由恝忘情。

林角飘灯光乱飐,草间盘蛤语交生。

原知不是江南夜,寄与吾残为写成。

(0)

一枝春·其二越一日,寄闲次余前韵,且未能忘情于落花飞絮间,因寓去燕杨姓事以寄意,此少游“小楼连苑”之词也。余遂戏用张氏故实次韵代答,亦东坡锦里先生之诗乎

帘影移阴,杏香寒、乍湿西园丝雨。芳期暗数。

又是去年心绪。金花谩剪,倩谁画、旧时眉妩。

空自想、杨柳风流,泪滴软绡红聚。罗窗那回歌处。

叹庭花倦舞,香消衣缕。楼空燕冷,碎锦懒寻尘谱。

么弦谩赋,记曾是、倚娇成妒。

深院悄,闲掩梨花,倩莺寄语。

(0)

三部乐.商调梅雪

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近闻道、官阁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

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祅知染红著手,胶梳黏发。转思量、镇长堕睫。都只为、情深意切。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

(0)

阻风还泊旧浦

已作淹留计,行舻岂恨迟。

却投前浦宿,还似始来时。

寥泬鲈乡远,飘零鹤发悲。

犹欣有隐者,度景覆残棋。

(0)

咏史.北地王谌

何物谯周口似簧,几年汉帝手牵羊。

纷纷蜀土祠诸葛,香火曾分北地王。

(0)

木兰花/玉楼春.汝阴湖上同东坡用六一韵

湖平木落摇空阔。叶底流泉鸣复咽。

酒边清漏往时同,花里朱弦纤手抹。

风光过手春冰滑。十事违人常七八。

不将白发并黄花,拟下清流揽明月。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