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重应徒洒,云行却暂收。
谁疑门外雪,谩欲课苍头。
悲秋(bēi qiū)的意思:形容秋天的景色给人带来忧伤、悲痛之感。
苍头(cāng tóu)的意思:指年纪尚幼的人。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寒光(hán guāng)的意思:寒冷的光芒,形容光线冷酷、锋利或刺眼。
娟娟(juān juān)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动人。
弄影(nòng yǐng)的意思:指人在心理上或行为上玩弄别人,使其受到影响或困扰。
驱愁(qū chóu)的意思:排除烦恼,消除忧愁
素魄(sù pò)的意思:指人的本质或灵魂。
倚楼(yǐ lóu)的意思:指倚靠在楼上,观察、观望或思考。
伊谁(yī shuí)的意思:指不知道是谁。
一轮(yī lún)的意思:一轮指的是太阳升起或落下的一轮光芒,也可比喻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周期。
云行(yún xíng)的意思:指行走迅速,如云一般飞快。
这首诗以月色为主题,描绘了诗人独自倚楼赏月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月色的独特感悟。
首句“皓色一轮满”描绘了满月的明亮景象,皓色象征着月光的洁白与纯净。接下来,“吟看独倚楼”则点明了诗人独自欣赏月色的情境,通过“吟”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伊谁能扫月,使我不悲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似乎在问,谁能拂去这轮明月,让自己不再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悲伤?
“处处寒光共,娟娟素魄浮”进一步描绘了月色的美丽与清冷,月光如同流动的白玉,照亮了四周的寒冷与寂静。这里使用了“共”字,强调了月光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竹知空弄影,帚岂解驱愁”将自然界的竹子与扫帚拟人化,竹子似乎在月下轻舞,为月色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而扫帚则无法驱散心中的愁绪,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露重应徒洒,云行却暂收”描述了月色下的露珠与云彩,露珠在月光下闪烁,仿佛是天空的眼泪;云彩则时隐时现,为月色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变化。
最后,“谁疑门外雪,谩欲课苍头”以雪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赞美与向往。门外的雪,或许只是虚幻的想象,而诗人却希望借此来表达对月色的无限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月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在面对季节更替、人生变迁时的复杂情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月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悟。
含生蒙泽,草木茂延。
巾车初架,碾出东城路。
梅雨乍晴天,淡涳濛、千村残雨。
草香泥净,行过板桥西,蛙声聚。莺声度。
一带垂杨树。终年尘市,真被名缰误。
安得买山钱,共樵青、荷锄场圃。
竹篱茅舍,不异小桃源,斜阳路。清江度。
人对千山住。
老甘穷谷。知富贵神仙,都无此福。
玉树金芝,浥露临风满阶馥。
我愧材同樗栎,应难并、谢家诸叔。
喜款留、偏垂青眼,佳味饶园簌。非俗。空驰逐。
纵慷慨牢骚、愁堆成斛。怀书满幅。
几见人生遂欢欲。
试看英雄自古,坐困泥途顾难足。
且喜篝灯共话,吾家名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