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街卧路谁复嗔,粥鱼斋鼓强唤人。
《石恪画醉僧》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石 恪 画 醉 僧 宋 /吴 则 礼 倒 街 卧 路 谁 复 嗔 ,粥 鱼 斋 鼓 强 唤 人 。莫 疑 只 今 五 斗 醉 ,要 会 从 来 三 昧 身 。
- 注释
- 倒街卧路:形容醉酒或疲惫不堪的样子,倒在街上,躺在路上。
嗔:责怪,怨恨。
粥鱼斋鼓:僧侣们在清晨或斋戒时敲的鼓声,粥鱼指僧人的斋食。
五斗醉:原指陶渊明因不满官场而归隐,此处可能象征饮酒过量或逃避现实。
三昧身:佛教术语,指修行者达到心神专注、忘我入定的状态。
- 翻译
- 倒在街头,躺在路边,又有谁会责怪,僧侣们敲着斋饭的鼓声勉强唤醒了他。
别以为他现在是因为喝醉了才这样,他是在体验一种深刻的领悟,那是他的禅定境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醉酒的僧人与世俗生活相悖离的情景。"倒街卧路谁复嗔"一句,表达了僧人对世间纷扰无动于衷的态度,他躺在街道上,似乎已经超脱了世俗的评判和忧虑。"粥鱼斋鼓强唤人"则是对比鲜明地描绘了一幅常人的生活场景,他们被日常的饮食和宗教仪式所牵扯,但这都无法打扰到醉僧的清净世界。
接着,"莫疑只今五斗醉,要会从来三昧身"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醉酒状态的赞美。"五斗醉"形容的是极度的醉意,而"要会从来三昧身"则是说在这种醉态中,可以达到一种与宇宙合一、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和精神修养之间关系的独特思考。同时,这也体现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饮酒作乐,追求心灵自由的文化传统。在这里,石恪画醉僧不仅是形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