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树风难静,霜郊夜更闲。
《恭王故太妃挽歌词二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文卫:指有文化修养的守卫。
罗新圹:布置新的墓地。
仙娥:比喻美丽的仙女。
暝山:傍晚的山,这里指昏暗的山岭。
雪云:像雪一样的云层。
陇合:陇地汇聚,可能指地形特点或地域范围。
箫鼓:箫和鼓,传统乐器,常用于丧葬或仪式中。
望城:远眺城市。
寒树:冬天的树,也指给人以寒意的树。
风难静:风不停息,也指心情难以平复。
霜郊:覆盖着霜的郊外。
夜更闲:夜晚更加寂静。
哀荣:悲痛与荣耀并存,通常指对逝者的追思与尊荣。
孝嗣:孝顺的后代。
仪表:风度、品行。
河间:地名,也可能象征着广泛流传的美德之地。
- 翻译
- 文德护卫着新墓地,仙女们隐没在昏暗的山岭。
雪云覆盖着陇地相聚,城外遥望,箫鼓声渐渐回荡。
寒风中的树木难以平静,霜冻的郊野夜晚更加宁静。
深厚的哀荣归于孝顺的后裔,他的风范留在了河间。
-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哀伤与怀念的情感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已故去者的深情缅怀。开篇“文卫罗新圹,仙娥掩暝山”一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葬礼现场的画面,其中“文卫罗新圹”表明了墓地的庄严与肃穆,而“仙娥掩暝山”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氛围,仿佛死者已然升入仙界。
接着,“雪云埋陇合,箫鼓望城还”两句,通过对雪云和箫鼓声音的描写,传递出了一种凄清与孤寂的情感。这里的“雪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而“箫鼓”的声音,则像是诗人心中的哀伤在呼唤。
“寒树风难静,霜郊夜更闲”两句,更是深化了这种凄清孤寂的情绪。冬天的树木因寒冷而无法安静,象征着内心的不宁与不安;而“霜郊夜更闲”,则描绘了一种更加深邃和空旷的夜晚景象,让人感到一种时间静止、世界寂寞的感觉。
最后,“哀荣深孝嗣,仪表在河间”两句,以对亡者的哀悼与怀念为核心,展现了诗人对故太妃的深切缅怀。这里的“哀荣”指的是对于逝者生命荣耀的悲痛,而“深孝嗣”则体现了诗人作为子孙对先人的孝顺之情;“仪表在河间”,则可能是指故太妃生前的美德如同河流一般流传于世,成为人们心目中不朽的象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哀思与怀念,是一首集悲壮与柔美于一身的挽歌之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仆顷在征西大幕登高望关辅乐之每冀王师拓定得卜居焉暇日记此意以示子孙
八月残暑退,秋声满庭树。
岂无四方志,衰病迫霜露。
辽东黄头奴,稔恶天震怒。
南北会当一,老我悲不遇。
子孙勉西迁,俗厚吾所慕。
约己收孤嫠,教子立门户。
黍稌暗阡陌,鹑雉足匕箸。
永为河渭民,勿惮关山路。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