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首句“潇潇琼玉数千竿”,以“琼玉”形容竹子的洁白与高洁,通过“数千竿”展现出竹林的辽阔与壮观,营造出一种清冷而脱俗的氛围。接着,“寄隐西窗半榻寒”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私密的空间,暗示诗人选择在西窗下静坐,寻求内心的宁静与避世之感。
“捞月渐看水底彻,望梅徒惜齿根酸”两句,运用了“捞月”和“望梅止渴”的典故,前者比喻对不可及事物的追求,后者则表达了一种空虚的渴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揭示了诗人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所产生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无法满足这种向往的无奈与痛苦。
“谁能定脚当严夜,自笑空门度宰官”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与幽默。在“严夜”中寻找立足之地,既是对外界环境的隐喻,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而“空门度宰官”则可能暗含了对世俗权力与地位的讽刺,以及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思考。
最后,“一点摩尼最端的,犹烦喻烛转加盘”两句,以“摩尼”(佛教中的宝珠)象征内心的光明与智慧,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与智慧的追求。同时,通过“喻烛”与“加盘”的形象,再次强调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理解,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调整与提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叹老三首·其一
晨兴照青镜,形影两寂莫。
少年辞我去,白发随梳落。
万化成于渐,渐衰看不觉。
但恐镜中颜,今朝老于昨。
人年少满百,不得长欢乐。
谁会天地心,千龄与龟鹤。
吾闻善医者,今古称扁鹊。
万病皆可治,唯无治老药。
翰林中送独孤二十七起居罢职出院
碧落留云住,青冥放鹤还。
银台向南路,从此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