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能成伏老,时许唤殷兄。
- 注释
- 忽复:忽然再次。
机锋:比喻言辞犀利,富有智慧。
对:辩论。
真堪:确实能够。
底里:内心深处。
伏老:指有深厚学识或经验的人。
许:或许。
唤:邀请。
殷兄:尊称朋友。
兹逢:此刻相遇。
晚:迟。
不计程:不顾路途遥远。
受恩:蒙受恩惠。
凡两世:两代人。
焉敢:怎么敢。
恝无情:无动于衷,不冷淡。
- 翻译
- 忽然间又开始了激烈的辩论,真是深入心底的交流。
如果真能做到像伏老那样有深度,我希望能立刻邀请你,殷兄。
可惜这次相遇太迟,不考虑路程也要与你相约。
我受你的恩惠已两代人,怎敢对你无动于衷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属于次韵吕肖卿讲学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知识传承的尊重。
"忽复机锋对,真堪底里倾。"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突然之间思想激荡、心灵受到触动的场景。“机锋”比喻敏锐的智慧或是学问的深邃,“真堪底里倾”则形容内心的波澜和对知识的渴望。
"果能成伏老,时许唤殷兄。"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成就的向往以及对前贤的敬仰。这里的“伏老”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圣贤,如孔子、老子等,而“殷兄”则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位知识上的引导者或是精神上的伙伴。
"可惜兹逢晚,相期不计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能与先贤或者学术伙伴相遇而感到的遗憾,因为这一相遇发生得太晚,而且对未来相聚的次数没有计算,也就是说珍惜每一次能够交流思想的机会。
"受恩凡两世,焉敢恝无情。"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传承所带来的深深感激,以及这种恩惠跨越了两个时代,是不可能忘怀的。
整首诗通过对知识的追求、对前贤的敬仰以及对学术交流的珍惜,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学问传承的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陈彦兼作堂奉母取孟贞曜诗语扁曰春草予为作春草辞使歌以寿母其辞曰
地轴回阳脉,天光变物辉。
寸荄初被泽,尺土尽生肥。
颖发因微雨,萌抽藉薄晖。
自分行迹黑,细带烧痕稀。
厌浥含宵润,蒙茸待旦晞。
野晴光动目,江暖色侵衣。
不入诗人梦,谁怀游子归。
舜田同冉冉,尧日正霏霏。
报本知心切,衔恩愧物微。
愿生仁孝地,柔绿媚庭闱。
朱府君墓词
挺生英特,邈尔奇形。素蕴豹略,能精武经。
戈鋋再举,氛祲廓清。从兹勇冠,大播家声。
盛绩既彰,威名遂振。静守谦敬,动知逆顺。
惟此侯王,赏其忠信。不有殊功,那迁剧镇。
匡吴志大,佐越功全。一人注意,百辟推贤。
方务剖竹,宜分重权。孰谓梁木,俄随逝川。
生作忠臣,没留遗策。眷彼令嗣,恭承帝泽。
丹旐斯引,玄宫巳辟。万岁千秋,芳尘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