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写竹赠王孟彬纪善》
《写竹赠王孟彬纪善》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昔我王子猷,襟怀澹而冲。

独结此君好,弥久情愈隆。

不可一日无,珍爱金玉同。

有竹辄宜造,肯令通主翁

我亦抱兹癖,豪缣托幽丛。

遐躅邈难继,与君挹清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此君(cǐ jūn)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非常突出、出众。

豪缣(háo jiān)的意思:形容衣带宽大,表示家境富裕、生活奢华。

襟怀(jīn huái)的意思:指胸怀宽广,心胸豁达,能够容纳众多的事物和人才。

金玉(jīn yù)的意思:金玉是指珍贵的金子和玉石,比喻非常珍贵的人或物。

弥久(mí jiǔ)的意思:长久,永远。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托幽(tuō yōu)的意思:托幽是指借助他人的力量或借用他人的名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王子(wáng zǐ)的意思:指王室的子嗣,也泛指贵族子弟。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珍爱(zhēn ài)的意思:珍爱指的是珍视、珍惜、爱护。它强调对于珍贵的事物或人的重视和保护。

主翁(zhǔ wēng)的意思:指在某一事件或事物中起主导作用的人。

子猷(zǐ yóu)的意思:指年少时聪明、有才智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绂所作的《写竹赠王孟彬纪善》,通过诗人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友人王孟彬的深厚友谊。

诗中开篇“昔我王子猷,襟怀澹而冲”,以历史上的王子猷(即王羲之的儿子)为引子,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心性高远的品格。接着“独结此君好,弥久情愈隆”描绘了诗人与竹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愈发浓厚。诗人将竹子视为知己,强调了竹子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可一日无,珍爱金玉同”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竹子的珍视,将其比作珍贵的金玉。

“有竹辄宜造,肯令通主翁”进一步说明了诗人对竹子的热爱,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竹子在旁,他都感到满足和快乐,甚至不希望与他人分享这份喜悦。这反映了诗人对竹子独特的情感寄托。

最后,“我亦抱兹癖,豪缣托幽丛”表明诗人自己也拥有对竹子的偏爱,将豪情寄托于竹林之中,暗示了竹子不仅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精神世界的象征。而“遐躅邈难继,与君挹清风”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孟彬的敬仰之情,希望与他共享竹林的清新之风,寓意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如同竹子一般坚韧不拔,难以复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寄湘中郑明府

县与白云连,沧洲况县前。

岳僧同夜坐,江月看秋圆。

琴拂莎庭石,茶担乳洞泉。

莫耽云水兴,疲俗待君痊。

(0)

八拍蛮·其二

愁锁黛眉烟易惨,泪飘红脸粉难匀。

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0)

下第有怀

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

灭烛何曾妨夜坐,倾壶不独为春寒。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

(0)

古行宫

瓦烟疏冷古行宫,寂寞朱门反锁空。

残粉水银流砌下,堕环秋月落泥中。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

天子时清不巡幸,秖应鸾凤集梧桐。

(0)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其七十一

红草青林日半斜,闲乘小凤出彤霞。

略寻旧路过西国,因得冰园一尺瓜。

(0)

霍山

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

未必展来空似翅,不妨开去也成莲。

月将河汉分岩转,僧与龙蛇共窟眠。

直是画工须阁笔,况无名画可流传。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