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濯号成都,箨抽亦拟雏。
双蟠扶夏辇,五采负虞图。
成都(chéng dū)的意思:成都是中国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成都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繁荣、富饶,或者形容一个人才华横溢、多才多艺。
霈恩(pèi ē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恩德广大无边,像大雨一样滋润众人。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时趋(shí qū)的意思:指时光流转,光景变迁,表示时间的推移和事物的变化。
太湖(tài hú)的意思:形容事物巨大、广泛、广阔。
五采(wǔ cǎi)的意思:形容色彩丰富多彩,光彩照人。
以时(yǐ shí)的意思:按照时机、时刻来行动
雨润(yǔ rùn)的意思:形容雨水滋润,使事物生机勃勃。
这首诗描绘了龙的形象与功能,充满了神话色彩与象征意义。首先,“池濯号成都,箨抽亦拟雏”两句,以“濯”字生动地描绘了龙在水中嬉戏的情景,而“箨抽”则暗示着龙的幼态,整体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氛围。
接着,“双蟠扶夏辇,五采负虞图”两句,运用了双龙护卫的意象,象征着权威与保护,同时也体现了龙作为皇家象征的传统意义。“夏辇”代表了帝王的车驾,“虞图”则是古代帝王的画像,这两者都被龙所扶持,进一步强化了龙的神圣地位。
“致雨润千里,簇云分太湖”两句,则展现了龙的降雨能力,滋润大地,滋养万物,体现了龙对于自然界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神灵形象。“致雨”、“簇云”等词,形象地描绘了龙在天空中翻腾云海,引发雨水的壮观景象。
最后,“霈恩声应捷,牲帛以时趋”两句,表达了人们对龙的敬畏与崇拜之情。通过“霈恩”(大恩)和“牲帛”(祭品)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在特定节日或仪式上对龙进行祭祀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龙的神秘与威严,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是清代宫廷文学中的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