殢云送雨迷千嶂,新水生波涨几湾。
衡翁略说如如偈,劳者随劳閒者閒。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老屋疏篱静掩关”,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座古老房屋与稀疏篱笆构成的静谧场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痕迹。次句“展书古道照苍颜”,通过展开书籍的举动,映射出主人公在古道旁阅读的情景,其面容被书籍的光芒所照亮,透露出一种深沉与智慧的气息。
接着,“殢云送雨迷千嶂,新水生波涨几湾”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变换,展现出雨后山峦的朦胧之美和溪流的生机勃勃。云雨交织,山峦被雾气笼罩,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远;而新水泛起的波纹,则在几处湾流中跳跃,呈现出生命的活力。
“窗下披衣人独坐,桥头曳屐客方还”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状态:一人独自坐在窗下,披着衣物,可能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另一人在桥头,拖着木屐归来,或许是在享受归途的轻松与自在。这两幅画面相互映衬,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变化。
最后,“衡翁略说如如偈,劳者随劳閒者閒”两句,以“衡翁”的口吻,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衡翁的话语似乎在说,无论劳作还是闲暇,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如何对待和享受这些时刻。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哲学思考,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对当下状态的接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与赞美。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