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宋 州 东 登 望 题 武 陵 驿 唐 /李 嘉 祐 梁 宋 人 稀 鸟 自 啼 ,登 舻 一 望 倍 含 凄 。白 骨 半 随 河 水 去 ,黄 云 犹 傍 郡 城 低 。平 陂 战 地 花 空 落 ,旧 苑 春 田 草 未 齐 。明 主 频 移 虎 符 守 ,几 时 行 县 向 黔 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骨(bái gǔ)的意思:指人死后只剩下了骨骼,形容人或事物的残破、荒凉。
春田(chūn tián)的意思:指春季田地,比喻繁荣富饶、生机勃勃的景象。
符守(fú shǒu)的意思:忠诚守信,恪守原则。
河水(hé shuǐ)的意思:指大河的水流,借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虎符(hǔ fú)的意思:虎符是指古代中国将军手中的一种象征军权的令牌。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郡城(jùn chéng)的意思:指古代的县城,也泛指行政机构所在地。
空落(kōng luò)的意思:空无一人或物,形容空荡荡、冷冷清清的样子。
明主(míng zhǔ)的意思:指明智、明理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平陂(píng bēi)的意思:
亦作“ 平波 ”。亦作“ 平颇 ”。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语本《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復。”后亦常指事物的变迁不定或世道的盛衰兴亡。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然则平陂之质在於神,明暗之实在於精。” 唐 郑畋 《麦穗两歧》诗:“謳謡连上苑,化日遍平陂。” 清 顾炎武 《浯溪碑歌》:“天运有平陂,名蹟更存亡。”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士气屈伸应有数,世道那得无平颇!”《<廿载繁华梦>序一》:“就令平波往復,天道自有循环;无如世路崎嶇,人心日形叵测。”
黔黎(qián lí)的意思:指黑暗、昏暗的夜晚。
时行(shí háng)的意思: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在一定的时期内流行或盛行。
宋人(sòng rén)的意思:指宋朝时期的人,也泛指古代的人。
行县(xíng xiàn)的意思:行政区划的最小单位,指县级行政区。
一望(yī wàng)的意思:远远望去,一眼可以看到的景象。
战地(zhàn dì)的意思:指战争发生的地方,也泛指战斗激烈的地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废墟与春天复苏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乱后社会的哀伤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梁宋人稀鸟自啼,登舻一望倍含悽"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孤寂萧索的氛围。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时候,但是这里的人烟稀少,连鸟儿也不再欢快地歌唱,只能偶尔发出啼声。而诗人登上高处一望之下,更增添了几分哀愁,这里通过“倍”字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加深。
"白骨半随河水去,黄云犹傍郡城低" 这两句则直接描绘了战争留下的痕迹。白骨随着河水漂流,显示出战争带来的死亡和破坏。而黄云仍旧在低矮的郡城上空盘旋,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述,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往日繁华如今荒凉的感慨。
"平陂战地花空落,旧苑春田草未齐"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过后大自然的复苏与人事的废墟。战场上的花朵已经凋零,而旧时的园圃里,春天的草木尚未长成,这是对比之美,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反映出历史的变迁。
"明主频移虎符守,几时行县向黔黎"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明君、和平的期盼。虎符是古代军队中用来传达命令的信物,频移虎符意味着军事行动不断。而“行县向黔黎”表达了希望能有一个英明的统治者,能够带领百姓走向安定和繁荣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战后的荒凉景象与春天生机的对比,以及对明君的渴求,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鄂渚清明日与乡友登头陀山
冷酒一杯相劝频,异乡相遇转相亲。
落花风里数声笛,芳草烟中无限人。
都大此时深怅望,岂堪高处更逡巡。
思量费子真仙子,不作头陀山下尘。
送雍郢州
厌郎思出守,遂领汉东军。
望月逢殷浩,缘江送范云。
城閒烟草遍,浦迥雪林分。
谁伴楼中宿,吟诗估客闻。
送客往湘江
识君年已老,孤棹向潇湘。
素发临高镜,清晨入远乡。
三山分夏口,五两映涔阳。
更逐巴东客,南行泪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