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苦雨再次前韵·其一》
《苦雨再次前韵·其一》全文
宋 / 陈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席蚓堂蛙岂赵城,崩空急雨未休倾。

青秧可复成坚皂,碧海渠能受浊清。

田舍望秋万一官曹需禄更征营

宝熏定有回天力,即看朝曦指顾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海(bì hǎi)的意思:碧海指的是湛蓝的海洋,形容海水清澈透明。

朝曦(cháo xī)的意思:指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也比喻新的开始或希望的出现。

官曹(guān cáo)的意思:指官员、官府。

回天(huí tiān)的意思:指扭转乾坤,改变困境,使局势逆转。

田舍(tián shè)的意思:指山野间的农舍,比喻贫穷、简朴的生活环境。

天力(tiān lì)的意思:指上天的力量,形容力量强大、无法抗拒。

万一(wàn yī)的意思:表示对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做出预防或警示,以防止损失或避免后悔。

望秋(wàng qiū)的意思:指人们期望或渴望秋天的到来,表示期盼好事的发生或盛景的出现。

征营(zhēng yíng)的意思:指招募士兵或征召民众参加军队。

指顾(zhǐ gù)的意思:指望、依靠。

注释
席蚓堂蛙:形容乡村景象,席蚓堂蛙声象征田园生活。
赵城:地名,可能指古代某个地方。
崩空急雨:猛烈的风雨。
倾:倾泻。
青秧:青色的稻秧。
坚皂:坚硬如皂的稻谷。
碧海渠:清澈如碧海的灌溉渠道。
浊清:混浊与清澈。
田舍:农家。
秋:秋季,收获的季节。
犹万一:还有一丝希望。
官曹:官府。
需禄:需要俸禄。
征营:筹集物资或征税。
宝熏:珍贵的熏香。
回天力:扭转乾坤的力量。
朝曦:早晨的阳光。
指顾生:一出现就能带来生机。
翻译
席蚓堂蛙声起赵城,暴雨如注未曾停歇。
青色稻秧或许能变硬,碧绿的渠道也能接纳混浊与清澈。
农舍期盼秋天的丰收,官员们还需增税筹备。
珍贵的熏香定有扭转乾坤之力,只待朝阳照耀,一切生机重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造在赵城所见的苦雨景象。首句“席蚓堂蛙岂赵城”以生动的意象,暗示雨势之大,连席下蚯蚓和堂上蛙都受到影响,仿佛整个赵城都被雨水淹没。次句“崩空急雨未休倾”进一步强调雨势猛烈,如同天空裂开,倾泻不止。

第三句“青秧可复成坚皂”,诗人担忧雨后青色的秧苗可能因水浸而变黑,表达了对农作物的忧虑。第四句“碧海渠能受浊清”则暗示即使渠道能容纳浑浊的雨水,但对农田的清洁仍有疑虑。

第五句“田舍望秋犹万一”,流露出农民对秋天丰收的一丝期盼,哪怕希望渺茫。第六句“官曹需禄更征营”则揭示出官府在这样的天气下,为了税收和职责,仍在忙碌地征发劳役。

最后两句“宝熏定有回天力,即看朝曦指顾生”寄寓了希望,相信即使风雨如晦,也有力量可以改变,期待着朝阳的到来,象征着雨过天晴,生机复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陈造

陈造
朝代:宋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猜你喜欢

忆山南二首·其二

醉墨淋漓酒百杯,辕门山色碧崔嵬。

打毬骏马千金买,切玉名刀万里来。

结客渔阳时遣简,踏营渭北夜衔枚。

十年一梦今谁记,闭置车中只自哀。

(0)

三月二十五夜达旦不能寐二首·其一

愁眼已无寐,更堪衰病婴。

萧萧窗竹影,磔磔水禽声。

捶楚民方急,烟尘虏未平。

一身那敢计,雪涕为时倾。

(0)

夏初湖村杂题八首·其三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

(0)

杂咏园中果子四首·其一

不酸金橘种初成,无核枇杷接亦生。

珍产已从幽圃得,浊醪仍就小槽倾。

(0)

太息

闲将白发照清沟,太息年光逝不留。

勋业无期著书晚,此生与世判悠悠。

(0)

秦川吟二首·其一

当时马上过秦川,倏忽于今二十年。

因见夫君话家住,依稀记得旧风烟。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