鹘不挟,雕不劂,各忀徉,毋獝狨。
一愁扯花裂,二愁踏花折。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鹘与雕在自然界的互动,以及它们对花朵的微妙态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中首先描述鹘与雕各自自在地游荡,没有互相争斗,形象地描绘了它们和谐共处的场景。“鹘不挟,雕不劂”,意味着鹘不会挟持,雕不会雕刻,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类的行为特征,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和平相处。“各忀徉,毋獝狨”则进一步强调了它们的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生活状态。
接着,诗人通过“一愁扯花裂,二愁踏花折”这两句,巧妙地将鹘与雕的动作与对花朵的影响联系起来,暗示了它们在不经意间对自然环境的轻微破坏,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破坏的轻微忧虑。
最后,“鹘嘲,鹘嘲,相呼窃脂并博劳,同寻念佛婆罗巢”这一段,描绘了鹘与雕之间的互动,它们相互呼唤,共同寻找栖息之所。这里的“念佛婆罗巢”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鸟巢或栖息地,暗示了鹘与雕之间不仅有竞争,也有合作,它们在自然界的生存中形成了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诗人对自然生态平衡的思考和感悟。
长乐坡前白讥甫,太瘦生缘作诗苦。
我闻斯言不谓然,是亦群儿谤伤语。
三人各瘦公有云,诸弟岂尽能诗人。
《唐书·文苑传》可考,丧乱饥饿丛公身。
自公莅官天宝季,渔阳鼓瞽势何炽!
陷贼归来惊所亲,老瘦当知从此始。
乾坤疮痍劳至尊,苍茫家室空柴门。
三年奔走益潦倒,一身皮骨嗟空存。
我读公诗见大略,浩气纵横非束缚。
况闻下笔如有神,豪吟安得身如削。
披图恍遇山泽癯,聊存诗案明其诬。
闻说李侯亦憔悴,千首敏捷终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