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阳朝剪綵,守岁夜倾银。

恩赐嘉节无功自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chōngqīngchúchūn
sòng / wángānshí

yóucánbìngjiànliǎngniánchūn

zhōngwèishǐréncóngxīn

yíngyángcháojiǎncǎishǒusuìqīngyín

ēnsuíjiājiégōngzhīché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恩赐(ēn cì)的意思:恩赐是指上级对下级给予的恩惠和赏赐。

嘉节(jiā jié)的意思:嘉节是一个形容词成语,表示品质高尚、道德行为端正的意思。

年春(nián chūn)的意思:指新年的春天,也用来比喻新的开始或希望。

人从(rén cóng)的意思:指人们跟随他人行动,没有独立的主见。

守岁(shǒu suì)的意思:守夜,守卫岁时不睡觉,特指除夕夜不睡觉,以祈求平安吉祥。

岁夜(suì yè)的意思:指一年的夜晚,也指年底的夜晚。

无功(wú gōng)的意思:没有成就或功绩。

阳朝(yáng cháo)的意思:指太阳升起的时候,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迎阳(yíng yáng)的意思:面向阳光,迎接朝阳。

自尘(zì chén)的意思:指一个人不受外界的影响,保持独立自主的态度和行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次韵冲卿除日立春》。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透露出作者对新年、新气象的喜悦与期待。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这两句通过“腊”和“春”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更迭,暗示着旧的结束和新的开始。“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则是哲理性的表述,意味着万物在终结中孕育出新的生命,个人也能通过过去的经历获得新的自我。

"迎阳朝剪綵,守岁夜倾银。"

这里描绘了除夕和春节的景象。“迎阳”指的是面向温暖的阳光,预示着新年的到来;“朝剪綵”则是除夕时家家户户挂彩灯、剪纸花的习俗;“守岁夜倾银”则形容了家人围坐在一起熬夜守岁,等待新年的钟声,而“倾银”比喻着夜晚的寂静和清凉。

"恩赐随嘉节,无功祗自尘。"

这两句表达了对上天或皇恩的感激之情。“恩赐随嘉节”指的是在佳节之际,人们期待着天赐恩惠;“无功祗自尘”则是说即使个人没有什么显著成就,也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某种福佑或好运。

王安石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更透露出了作者对于时间循环、生命更新和个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石门夜泊

驿路迢迢送夕阳,石门湾共泊连樯。

买鱼人唤溪边棹,乞米僧归竹下房。

枫叶经霜多自落,罗衣临水不胜凉。

且沽尊酒浇离思,明日看山认故乡。

(0)

读史四首·其二

太宗剪隋乱,英武如神明。

惜哉绝世主,所学竟非成。

赏忠乐谏争,廷辱疑臣卿。

蕴古未为过,亟死遭严刑。

汉主六七作,文帝臻隆平。

恭俭出天性,懿德久逾真。

二君屹相望,允称汉唐英。

功业在青史,班班如日星。

(0)

登大观亭

名胜占舒州,儿时竹马游。

江声无昼夜,山色自春秋。

余墓鼯鼪啸,韩祠蝙蝠投。

白云将古意,千载共悠悠。

(0)

竹里

竹裹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竟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0)

哭夫子

回忆分离出世外,吾携稚子返家园。

全君名节甘贫苦,无限伤心不敢言。

(0)

赠太平高太守

天南春色亦何早,二月东风满地花。

燕啄新泥晴陇上,莺啼暖树野人家。

榕枝碧荫庭前水,杏蕊红蒸天半霞。

恰喜风流遇高适,酒阑吟到日西斜。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