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独(bù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只是
长流(cháng liú)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流逝,指岁月的长河不断流转。
疮痍(chuāng yí)的意思:疮痍是指战乱或灾难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创伤和损失。
独沉(dú chén)的意思:独自沉思、陷入沉思状态
荒凉(huāng liáng)的意思:荒凉指的是地方荒无人烟,景象凄凉寂寞。
渠水(qú shuǐ)的意思:渠水指的是河流或水道中的水流。在成语中,渠水常用来比喻知识或信息的流动。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治绩(zhì jì)的意思:治理国家,取得卓越成就。
十二支(shí èr zhī)的意思:指十二种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按照十二地支的顺序排列。
- 鉴赏
此诗《西门豹》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王则修所作,通过描绘西门豹治理邺邑的功绩,展现了其对当地百姓生活的积极影响。
首句“不独沉巫俗可移”,开篇即点明西门豹不同于传统的巫术迷信,他以实际行动改变了当地的陋习,强调了西门豹治理方法的革新与实效性。次句“荒凉邺邑起疮痍”描绘了邺邑在西门豹到来前的破败景象,疮痍二字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凋敝与人民生活的困苦。
接着,“多君治绩推兴利”赞扬了西门豹的治理成就,指出他推行的利民政策,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社会风气,更直接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质量。最后,“渠水长流十二支”以生动的自然景观作为结尾,象征着西门豹的功绩如同渠水一般,源源不断,惠及后世,展现出其治理成果的深远影响和持久生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门豹治理邺邑事迹的赞颂,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也蕴含了对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的深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