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北 行 第 九 十 宋 /文 天 祥 浮 云 暮 南 征 ,我 马 向 北 嘶 。荆 棘 暗 长 原 ,子 规 昼 夜 啼 。
- 注释
- 浮云:比喻不可捉摸或变化无常的事物。
暮:傍晚。
南征:向南移动。
我马:指诗人的坐骑。
向北嘶:向着北方发出嘶鸣声。
荆棘:多刺的植物,象征困难或险阻。
暗长原:茂密生长在原野上的荆棘。
子规:杜鹃鸟的别称,叫声凄凉。
昼夜啼:不分白天黑夜地啼叫。
- 翻译
- 傍晚时分,浮云往南方飘去,我的马儿向北方嘶鸣。
荆棘丛生的原野上,杜鹃鸟不分日夜地啼叫。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方的旅途中所遭遇的情景。"浮云暮南征,我马向北嘶"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凄清的情感,浮动的云彩预示着夜幕即将降临,而诗人的马儿则向北嘶叫,似乎在反映主人公内心的不安与悲凉。"荆棘暗长原"形象地展现了荒凉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旅途,而"子规昼夜啼"则透露出一种哀伤之声,子规(即杜鹃)在白天黑夜不停歇地啼叫,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幅凄美而寂寞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声音的捕捉,不仅传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而且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的时代背景。文天祥作为南宋末年的爱国主义者,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坚定的意志,此诗亦不例外,它在凄凉中透露出一丝沉郁之美,是对艰难时世的一种艺术表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东雒山房诗
东雒山人羽为衣,腰悬宝剑光陆离。
超然乘天㳺,旷荡八极随飙驰。
俯视嵩高三十六,一一秀出紫金翠羽之华芝。
中有少室八百六十丈,颠倒元气涵晨霏。
毵毵绿毛仙,濯足清泠渊。
见人不肯折腰拜,手掷绿黍散作天花旋。
天花旋,舞连娟,玉女从东来,头戴云翘足跰?。
试持秋帛捣寒石,中夜灵响凄紧如霜弦。
不知龙穴有石髓,太乙月鼎将同煎。
劳生任飘忽,谁复相留连。
天鸡一鸣天下白,齐州九点凝青烟。
朝㪺瀍涧之灵泉,夕漱伊洛之寒川。
虽知城郭尚依旧,华表鹤泪应千年。
大江东流浴龙虎,丹光掩月夜吞吐。
故乡何处久不归,人间一笑成今古。
三素云高不可攀,仰见群仙出没于其间。
勿使明镜凋朱颜,顾我魁礧徒,无由扣琼关。
我不能鼻息吹虹霓,顿挫万物归新题。
我不能白昼兀坐惜居诸,时翻枯竹除白鱼。
但得三寸舌,赤如莲花净于雪。
高谈蕊珠经,旦夕声不绝。
声不绝,造玄徽,芙蓉峰前金虎要人骑。
山人当相求,飞飞腾太微,共持瑶华玉管凌云吹。
《东雒山房诗》【元·宋濂】东雒山人羽为衣,腰悬宝剑光陆离。超然乘天㳺,旷荡八极随飙驰。俯视嵩高三十六,一一秀出紫金翠羽之华芝。中有少室八百六十丈,颠倒元气涵晨霏。毵毵绿毛仙,濯足清泠渊。见人不肯折腰拜,手掷绿黍散作天花旋。天花旋,舞连娟,玉女从东来,头戴云翘足跰?。试持秋帛捣寒石,中夜灵响凄紧如霜弦。不知龙穴有石髓,太乙月鼎将同煎。劳生任飘忽,谁复相留连。天鸡一鸣天下白,齐州九点凝青烟。朝㪺瀍涧之灵泉,夕漱伊洛之寒川。虽知城郭尚依旧,华表鹤泪应千年。大江东流浴龙虎,丹光掩月夜吞吐。故乡何处久不归,人间一笑成今古。三素云高不可攀,仰见群仙出没于其间。勿使明镜凋朱颜,顾我魁礧徒,无由扣琼关。我不能鼻息吹虹霓,顿挫万物归新题。我不能白昼兀坐惜居诸,时翻枯竹除白鱼。但得三寸舌,赤如莲花净于雪。高谈蕊珠经,旦夕声不绝。声不绝,造玄徽,芙蓉峰前金虎要人骑。山人当相求,飞飞腾太微,共持瑶华玉管凌云吹。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0367c6d59971de0692.html
忆旧游二首·其二
是鸥波写梦,雁路寻诗,冷落江湖。
问讯东桥竹,怅故人别后,一纸书无。
旧家渺渺天末,烟月老菰蒲。
甚懒赋长杨,慵吹短笛,侧帽骑驴。
何须怨漂泊,纵不写莺花,也恋莼鲈。
昨夜西风紧,忆芙蓉江上,相唤提壶。
任教醒了还醉,心事水云孤。
待说与归期,潇潇暮雨啼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