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五十八》全文
- 注释
- 我:主语,我。
见:看见。
百十:上百。
狗:动物,这里指犬。
个个:每个。
毛鬇鬡:形容毛发蓬松。
卧者:躺着的。
渠:它。
自:自己。
行者:走着的。
自行:自己走。
投之:扔给。
一块:一块。
骨:骨头。
相与:一起。
啀喍:叫唤。
良由:主要是因为。
为:因为。
骨少:骨头少。
狗多:狗的数量多。
分不平:分配不均。
- 翻译
- 我看见上百只狗,每只都毛发蓬松。
躺着的就自己躺着,走着的就自己走着。
扔给它们一块骨头,它们一起叫唤抢夺。
主要是因为骨头少,狗多导致分配不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一群争夺骨头的狗的观察,反映出社会上的不公和资源分配的问题。诗人以此象征性地批评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
"我见百十狗,个个毛鬇鬡" 一句,生动形容了一群狗的模样,它们彼此之间都很相似,但每一只都有自己的毛发和姿态。这种描述不仅描绘了狗的外貌,也预示着接下来要表达的主题,即这些个体间的竞争与分配问题。
"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 这两句,则表现出一种客观的情感态度,似乎在说每个人(或动物)都有自己的道路和命运,但这种平淡的叙述实际上是对现实不公的一种讽刺。
随后的 "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 揭示了狗之间为了有限资源而产生的竞争。这里的“啀喍”形容狗吠叫的声音,增加了一种紧张和冲突的情绪。
最后两句 "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 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点题。诗人指出,这种争斗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和个体数量的过多,而这种不公正的分配方式导致了社会中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动物行为隐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与批判,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