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饱看(bǎo kàn)的意思:
尽量看。 元 耶律楚材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之二:“掀髯坐语閒临水,仰面徐行饱看山。”《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吴衙内 指望帮过了船边,细细饱看。谁知纔傍过去,便掩上舱门。”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丛林(cóng lín)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灌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纷杂复杂的事物。
分身(fēn shēn)的意思:分身指一个人同时出现在不同地方,具有多个身体。
缣素(jiān sù)的意思:指白色的丝绸,也用来比喻清白无暇、纯洁无瑕。
跨海(kuà hǎi)的意思:指跨越海洋,比喻克服困难,超越障碍,实现目标。
留眼(liú yǎn)的意思:留心观察、注视、关注
梦幻(mèng huàn)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实,如同梦境一般。
名字(míng zì)的意思:指人的姓名,也可以指事物的名称。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平昔(píng xī)的意思:一直、始终、常常
渠渠(qú qú)的意思:形容人的声音嘹亮、清脆。
人寰(rén huán)的意思:指世界、人间。
三昧(sān mèi)的意思:指专注于某种境界或状态,心境深入,全神贯注。
吴侬(wú nóng)的意思:吴侬是中国方言中对上海话的称呼,也指上海人。
眼饱(yǎn bǎo)的意思:形容看到的景象或事物非常丰富、多样。
折困(shé kùn)的意思:指解除困境或摆脱困难。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名为《陈处士为予画像求颂戏与之》。诗中描绘了陈处士为诗人画像的情景,并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其对艺术、自然和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
首句“吴侬戏入笔三昧”,以“吴侬”指代江南文人,形象地描绘了陈处士在画笔下进入艺术的至高境界,仿佛进入了绘画的禅定状态。接下来,“老俨分身缣素间”则进一步强调了陈处士在画布上分身,将自己融入作品之中,使画作充满了生命力。
“平昔垂须曾跨海”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陈处士曾经有过远行的经历,或许是在海上,也可能是在心灵的探索之旅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暮年留眼饱看山”则描绘了晚年陈处士饱览山川之美,丰富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
“肯甘梦幻所折困,不受丛林辄见删”两句,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坚持和独立思考的态度。他不愿被梦境或幻象所束缚,也不轻易接受外界的删改意见,展现出对艺术创作自由的追求。
最后,“我不是渠渠是我,谩馀名字落人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深刻认识。他认为真正的自我并不在于名字或外在的名声,而在于内心的真我,即使名字流传于世,也掩盖不了内在真实的光芒。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陈处士作为艺术家的风采,以及诗人对艺术、自然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宛怀伯母诗钞即次卷中和东坡定惠院海棠韵
今秋水潦湮草木,松柏青青受命独。
园林两地绝可怜,并少桃顽与杏俗。
黯黯愁生感索居,跫跫音喜来空谷。
一函珠玉慰葵情,百幅琳琅照茅屋。
安心无复九回肠,慧业兼空五净肉。
泠然入齿松风清,韵语禅机两忘足。
咏絮才真越众昆,簪花格自追前淑。
嗟余昏顽昧性根,自笑空虚负痴腹。
插架徒思万卷书,绕楼那有千竿竹。
聊欲忘忧倚紫萱,谁知中苦同湖目。
同心谬许臭如兰,知足奚容妄思蜀。
飞蝇何幸得附骥,画虎终差期刻鹄。
破闷翻成惆怅词,赏心惟有《懊侬曲》。
会须扫地焚清香,影事前尘那忍触。
《题宛怀伯母诗钞即次卷中和东坡定惠院海棠韵》【清·王淑】今秋水潦湮草木,松柏青青受命独。园林两地绝可怜,并少桃顽与杏俗。黯黯愁生感索居,跫跫音喜来空谷。一函珠玉慰葵情,百幅琳琅照茅屋。安心无复九回肠,慧业兼空五净肉。泠然入齿松风清,韵语禅机两忘足。咏絮才真越众昆,簪花格自追前淑。嗟余昏顽昧性根,自笑空虚负痴腹。插架徒思万卷书,绕楼那有千竿竹。聊欲忘忧倚紫萱,谁知中苦同湖目。同心谬许臭如兰,知足奚容妄思蜀。飞蝇何幸得附骥,画虎终差期刻鹄。破闷翻成惆怅词,赏心惟有《懊侬曲》。会须扫地焚清香,影事前尘那忍触。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4667c7021c68970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