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戏赠天竺灵隐二寺寺主》
《戏赠天竺灵隐二寺寺主》全文
唐 / 权德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石路泉流两寺分,寻常钟磬隔山闻。

山僧半在中峰住,共占青峦白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tiānzhúlíngyǐnèrzhǔ
táng / quán

shíquánliúliǎngfēnxúnchángzhōngqìngshānwén

shānsēngbànzàizhōngfēngzhùgòngzhànqīngluánbáiyú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隔山(gé shān)的意思:指两地相隔很远,像隔山一样遥远。

青峦(qīng luán)的意思:指青翠的山峦,形容山色美丽。

泉流(quán liú)的意思:形容泉水流动的样子。也比喻文采或才情流溢不断。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钟磬(zhōng qìng)的意思:比喻音乐和声音的美妙动听。

注释
石路:石头铺成的小路。
泉流:泉水流淌。
两寺分:两座寺庙分开。
寻常:平常。
钟磬:寺庙中的打击乐器,用于报时或仪式。
隔山闻:隔着山也能听到。
山僧:住在山中的僧人。
中峰:山的中部高峰。
共占:共同占据。
青峦:青山。
白云:白色的云彩。
翻译
石路和泉水分隔着两座寺庙,
寻常的钟声磬韵隔着山都能听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中寺庙图景。开篇“石路泉流两寺分”一句,既点明了环境,又设定了空间的框架:在一条由石板铺成的小路旁,一股清泉潺潺而过,将两座寺院隔开。这不仅是地理上的划分,更有象征意义上的隔绝和宁静。

“寻常钟磬隔山闻”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幽静,钟声与磬音穿越山谷传递,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些声音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已难以听到,更凸显诗人对自然和宁寂生活的向往。

“山僧半在中峰住”一句,则将视角转移到居住于此的山中僧侣,通过“半在中峰”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扰动的心境。中峰作为地理位置上的描述,也隐喻了这位僧人精神世界的平衡与和谐。

最后,“共占青峦与白云”则是对山寺生活的一种赞美,诗人通过“共占”二字,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共同拥有、融为一体的情感。青峦(即青山)与白云,是大自然最质朴的写照,也象征着精神的高洁和自由。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幽深,以淡雅之笔触勾勒出一个超脱尘世、心灵宁静的理想之地。通过对山中寺院生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精神寄托和心向往之所至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

权德舆
朝代:唐   字:载之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生辰:759年-818年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猜你喜欢

送张尚德还长沙·其二

江山风露夜凄清,散入心脾爽气生。

重来写作金声赋,莫向时人鸣不平。

(0)

送同年王在中编修代祀西行·其六

蜀山秦树碧相连,鸟道花开三月天。

马上从来诗句好,定应多费薛涛笺。

(0)

看云楼

昨日笙歌今日尘,交情反覆世情新。

山中态度能多少,辛苦长安陌上人。

(0)

送存初宣慰湖南十首·其四

碧湘如镜岳如屏,赋客骚人聚德星。

况是苏仙吟咏处,高名从此竞芳馨。

(0)

晚出都城

风入秋罗半臂寒,紫霞赤气日光殷。

西山大是无情思,忍送巾车又出关。

(0)

高丽僧式上人游两浙江会提学黄晋卿句曲外史茅山张伯雨好事者绘为文会图

文章释老谁争雄,昔人三语将无同。

已公茅屋见新句,匡庐莲社追随风。

名胜绝怜留翰墨,笑谈莫谓变虚空。

鸡林到日传相诧,杖锦归来未是穷。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