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纵去患,终赖麦秋占。
圣狂在罔克,益励畏民碞。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察知(chá zhī)的意思:察觉并了解事物真相
河南(hé ná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不移动、不变动、不发展。
怀惭(huái cán)的意思:心怀惭愧,自责懊悔。
及时(jí shí)的意思:指做事情或采取行动的时机恰当,不拖延,不耽误。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均沾(jūn zhān)的意思:指各得一份,平均分享。
麦秋(mài qiū)的意思:指麦子成熟的季节,也比喻事物到了成熟、收获的时候。
眉尖(méi jiān)的意思:形容眉毛修长而尖锐,也用来形容人的眉梢高耸,气势傲然。
民碞(mín yán)的意思:指人民的言辞、言论。
巧言(qiǎo yán)的意思:指善于巧妙运用言辞,能够巧妙地说服或欺骗他人的能力。
庆慰(qìng wèi)的意思:安慰、慰问。
山东(shān dōng)的意思:形容人勇敢、刚强,也用来形容事物坚固、稳定。
舒眉(shū méi)的意思:指解除忧愁、放松心情,使人舒畅愉快。
屯膏(zhūn gāo)的意思:屯膏是一个用于形容人贪婪、贪心的成语。
向隅(xiàng yú)的意思:指被逼到绝境,无路可退。
赈济(zhèn jì)的意思:赈济指的是对灾民或贫困人群进行救济和帮助。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河南巡抚奏报得雨诗以志慰》。诗中表达了对河南地区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情,并对河南巡抚及时上报雨情表示赞赏。
首句“昨喜山东雨,便因廑河南”,描绘了诗人得知山东降雨后,立即关心起河南地区的干旱情况,体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接着,“今朝即接奏,五寸已均沾”描述了收到河南巡抚报告后,得知雨水已经均匀覆盖了五寸之深,诗人对此感到欣慰和满足。
“此邦曩向隅,屯膏恩未覃”两句,诗人回顾过去河南地区长期遭受干旱之苦,未能得到充分的雨水滋润。而“察知乃亟救,宁听巧言詹”则赞扬了河南巡抚迅速采取行动,及时解救了当地的旱情,不听信那些空洞无物的言辞,展现了务实的态度和责任感。
“帑漕曾不惜,赈济且怀惭”表明了朝廷对于救灾的支持和投入,不惜花费大量财力物力进行赈济,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自责,可能是因为之前在救灾方面还有不足之处。接下来,“治河纵去患,终赖麦秋占”表达了治理黄河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水患问题,才能确保粮食丰收,保障民众生活。
最后,“此雨实及时,庆慰舒眉尖”强调这场及时的雨水带来的喜悦与安慰,让人心情愉悦。“圣狂在罔克,益励畏民碞”则是对君主和官员的提醒,强调在面对民众疾苦时,应保持敬畏之心,不断努力改善民生,避免犯错。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以及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情怀。
康庐插南斗,其西柴桑山。
我往挹风竹,如听渊明言。
作歌以自挽,于今垂千年。
有口可与饮,公心谁其传。
我读渊明诗,不忍复去手。
休官四十一,不肯恋五斗。
二十三霜秋,篱下作重九。
朝亦一杯酒,暮亦一杯酒。
南北几蛙紫,能尔一醉否。
义熙所以立,寄奴幸而偶。
牧野诛独夫,夷齐尚弗取。
窃评首阳山,乃后有五柳。
何人不骸骨,龙蚁共一朽。
圣贤独不死,天若顾之厚。
太昊初画卦,迄周兴井柳。
经制斯大备,中坠赖鱼叟。
立言栋纲常,万古绝夷丑。
荀扬犹微疵,晚出揭韩斗。
力御异端侮,圣门俨先后。
未学能臻兹,身泯誉常有。
无妻牧犊子,带索荣启期。
予亦年七十,幸犹未至兹。
颇亦似陶翁,粗有五男儿。
乃父休官早,致汝恒苦饥。
挂冠六七闰,方当挂冠时。
治生了无策,惟耽酒与诗。
室人愧交适,虽寿夫奚为。
后死信无益,固穷谅何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