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成千蠹简,此屋是馀材。
猿当吟案立,鹤趁钓船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竹屋的宁静与雅致。首句“削成千蠹简,此屋是馀材”以竹简比喻竹屋,暗示其材料取自自然,经过精心雕琢而成。接着,“长有清风至,浑无俗客来”两句,通过清风与俗客的对比,突出了竹屋环境的清幽与脱俗。接下来,“猿当吟案立,鹤趁钓船回”描绘了竹屋周围生动的自然景象,猿猴在案前站立,鹤随钓鱼船归来,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和自然的和谐。最后,“添足岁寒计,栽松复种梅”表达了诗人对竹屋四季常青、冬日不凋的美好期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屋及其周围环境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与赞美。
梅仙了无讼,拄笏看西山。
山涵秋晓,水光磨荡有无间。
自是灵襟空洞,更望风云吞吐,浩渺白鸥闲。
高诵远游赋,独立桂香阑。谩常谈,如观水,要观澜。
物情长在,人生何用苦求难。
随我一觞一咏,任彼非元非白,唯放酒杯宽。
富贵傥来事,天道管知还。
临川郡古多奇迹,严黎已老裘父没。
江山纵是诗得摹,峨峨洋洋亦其物。
谪仙几世之云仍,平生嗜渠如嗜文。
光风霁月胸次有,渭北江东脚底频。
忽来过我今几日,拟欲赠行空四壁。
临分谩与一篇诗,筝笛纷纷敢谓知。
忆昔中原全盛日,犹推巴蜀多人物。
况今王气在东南,北望中原渺萧瑟。
先生隐居谈典坟,博士乃有垂世文。
内前之行传未了,钩党已到白鹭群。
舍人父子自知己,红药翻残棠屡憩。
逮公四世传以是,池上凤毛宜翙翙。
胡为一再才别乘,纵说翱翔岂其称。
鸡群牛皂匪殽杂,玉水珠渊自辉映。
维公大父我曾祖,绍圣同年蒙主恩。
我今流落不足论,附骥讵敢侪青云。
鄱阳别去今三岁,邂逅从公宁自意。
几思著句道所以,笔力甚孱无好思。
今辰何以为公寿,四世斯文端不朽,匪蜀眉山还有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