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其六登封坛》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其六登封坛》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登封事已遥,大碑摧风雨

灵坛久销秃,古木中梁柱

峰峦至此尽,苍石无寸土

俯视万仞高,悲辛狂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悲辛(bēi xīn)的意思:形容悲伤痛苦的心情。

寸土(cùn tǔ)的意思:形容领土狭小,地盘少。

登封(dēng fēng)的意思:指封建时代官员到达任职地点后,上报到朝廷,表示正式就任。

峰峦(fēng luán)的意思:形容山峰连绵起伏的景象。

封事(fēng shì)的意思:指为了表彰和奖励某人或某事而写的文章或书信。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俯视(fǔ shì)的意思:从上往下看,以高人姿态看待或傲视他人。

狂顾(kuáng gù)的意思:狂热地关注或追求

梁柱(liáng zhù)的意思:比喻在团体或事物中起主要作用的支持者或重要成员。

灵坛(líng tán)的意思:指心灵高尚的地方,也比喻有灵性的人。

至此(zhì cǐ)的意思:指到达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表示事情或情况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中梁(zhōng liáng)的意思:指支撑大厦的主梁,比喻起支柱作用的人或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描绘了他登临嵩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首先提到了登封之事已经遥远,象征着历史的沧桑。接着描述了大碑在风雨中显得脆弱,暗示着岁月的侵蚀和人事的变迁。灵坛上的树木只剩下了枯枝,仿佛连古木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峰峦的尽头,苍石裸露,寸土难觅,展现出山势的峻峭和自然的荒凉。从高处俯瞰,万丈深渊令人感到惊心动魄,诗人内心充满悲辛,只能任由情绪狂放地四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寓言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感慨,展现了登高望远的壮志豪情,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苏辙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高台寺

高台夫如何,山后此为最。

手摩白云顶,足蹑飞鸟背。

我从樟树来,上上八十里。

向来所历峰,下视皆积块。

空中闻夜雨,声若万马溃。

却问山前人,天晴正收刈。

(0)

黄尚书挽诗二首·其一

愤切身频痏,忧多鬓早丝。

有功裨圣主,无命佐清时。

论事明于掌,披图粲若棋。

哀哉听绝语,犹抱五年悲。

(0)

挽善化沈令·其一

十八年前梦,宜都簿即君。

沙头能遇我,客里暂论文。

久别欣同事,方驩叹失群。

隔宵犹一见,千古遂相分。

(0)

送潭州陈运使二首·其一

薄命真如此,兹行如识公。

从来半生愿,不畀数旬同。

官事埋头过,江船转眼空。

可能倾盖地,直作急流中。

(0)

送董煟归鄱阳

沙随程子九州闻,独拥经纶谢世纷。

传业只今惟董祀,爱人于古似鄱君。

活民鸿宝方书备,寿国灵枢脉络纷。

欲服上医何物是,他时种杏满青云。

(0)

次韵和谢江陵杨县丞投赠四首·其二

径苔铺翠叶堆黄,生怕人来便踏伤。

病久养成心性懒,闲多衍得岁年长。

己拚故我忘俱尽,忽话当年喜欲狂。

莲荡稻田相对起,镜湖南北好风光。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