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四寒》
《十四寒》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一从秋色老,寂寞阑干

发春何限,春来花欲残。

不因伤岁暮,能得几人看。

为语禁寒者,扬州兴莫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发春(fā chūn)的意思:指男子因受到外界刺激而性欲勃发的现象。

何限(hé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限度,无所不包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阑干(lán gān)的意思:指没有任何收入或财物,一无所有的状态。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岁暮(suì mù)的意思:岁末年底,即将过去的一年。

倚阑(yǐ lán)的意思:倚靠在门框上看风景或观察外面的情况。

一从(yī cóng)的意思:始终如一,毫不改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寂寥与生命的短暂,诗人以花开花落、春去春回的自然现象,隐喻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首句“一从秋色老”点明季节更迭,秋天的成熟与凋零,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接着,“寂寞倚阑干”一句,通过人物的动作,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独与沉思的情绪。诗人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界的观察中。

“花发春何限,春来花欲残”两句,对比鲜明,春日花开的繁盛与花期将尽的哀愁形成强烈反差,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说,春天虽美,但终将消逝,如同人生中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

“不因伤岁暮,能得几人看”则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珍惜当下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对岁月的感慨,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欣赏并珍惜眼前的美景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感叹,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最后,“为语禁寒者,扬州兴莫阑”一句,或许是对那些沉浸于寒冷、忧郁情绪中的人们的劝告,鼓励他们要乐观面对生活,不要让消极情绪阻碍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扬州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生活的繁华与希望,提醒人们即使在艰难时刻,也不要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积极生活态度的倡导,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绮罗香.某君以大枝桂花供予瓶中,秋光方浓,月色新霁,伤时感事,为拈此解

乱剪烟霏,高擎月色,仰看真疑全树。

荡漾虫魂,都为冷香抟住。

证归客、初地微禅,养萧斋、一年秋句。

纵红尘、招隐无人,幽丛深秀自天宇。

繁枝漫劳玉斧。合念山河影瘦,花身如故。

梦里灵旗,不是那时蟾府。

罢瑶妃、曲里霓裳,听戍妇、夜阑砧杵。

问吴仙、何事无眠,似人愁向曙。

(0)

浣溪沙.戊戌人日,梦与礼卿及二客斗诗牌,予得句云:芳草碧沾游子屐,夕阳红到小姑祠。既觉,乃续成此解纪之

记否江东倦羽栖。擘笺重过画楼西。

蒯侯风调似当时。

芳草碧沾游子屐,夕阳红到小姑祠。

梦回争得不凄迷。

(0)

塞孤·其一和倬盦白海棠韵

蹑花阴,系遍吴绫白。巧剪轻裁难识。

棐几琐窗看仅隔。舒皓腕,攀应惜。

凝脂雨洗春娇,轻铢晓窥仙客。趁朝光催燕巢急。

敲冷玉烛钗,怨错霜柯笛。子美无诗春寂。

省识春风长伫立。晴意态,阴颜色。

水魂化、作清愁,淄易素、纷陈迹。已全非、眼底朱碧。

(0)

西江月·其二癸亥岁朝闺兴

梦转诗情似旧,朝来岁景生新。梅花不睡笑迎人。

倚镜先妆照鬓。竹叶沉沉压盏,松枝鬣鬣当门。

春煎试浴五香温。不数金摇玉晕。

(0)

西江月·其三腊八前二日写梅,寿内四十八岁

雪后苔枝缀玉,春前铁萼簪红。湖云冻坼水西东。

千里月来催梦。邻老心情未艾,如花眉寿堪同。

消寒图上候东风。长笛一声初弄。

(0)

鹧鸪天十九首·其十六

出水红妆懒画眉。莫将清镜误淤池。

芳名解语明珰佩,罗袜凌波锦带垂。

凝望远,恨逢迟。风流还续洛川诗。

凭虚翠盖鸳鸯梦,月约香偷度不期。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