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特生质,成琴亦足豪。
非爨休称蔡,有弦何碍陶。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补桐书屋题四琴之作》。诗中描绘了对四把由老桐木制成的琴的赞美与感慨。
诗人首先提到琴的材质珍贵,如同爱惜生命一般,制作出的琴也足以显现出制作者的豪情。接着,他详细描述了琴的构造,七条龙形的装饰位于琴底,象征着琴的精巧与艺术价值。琴上还有四位好友的印记,寓意琴声能与知音共鸣,如同曹植、蔡邕等古代文人墨客的友情一般深厚。
诗人进一步解释,这四把琴并非因烹饪而被提及的蔡邕之琴,而是有其独特的弦音,不会妨碍像陶潜这样的隐士生活。最后,诗人表示每当他在补桐书屋中徘徊,回忆起过去的时光,便会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琴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