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师原宪安非病,敢学襄阳怨不才。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才(bù cái)的意思:指自己才能不高,能力有限。
草本(cǎo běn)的意思:指植物中的草类植物,也可指一些具有草本特征的事物。
东山(dōng shān)的意思:指避难、躲藏。
故有(gù yǒu)的意思:过去就有的,古已有之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荒凉(huāng liáng)的意思:荒凉指的是地方荒无人烟,景象凄凉寂寞。
山志(shān zhì)的意思:指志向坚定、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
谁肯(shuí kěn)的意思:表示对于某种行为或事情,没有人愿意或敢于去做。
堂堂(táng t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宏伟、庄重、威严。
堂花(táng huā)的意思:指在家庭中最受宠爱的孩子,也可指家庭中的宝贝。
题诗(tí shī)的意思:指为某人或某事写诗。
种种(zhǒng zhǒng)的意思:各种各样;多种多样
- 注释
- 草本:指草木。
荒凉:衰败、无人打理。
门半掩:院门半开着。
故人:老朋友。
师:效仿。
原宪:孔子弟子,以贫贱自守而闻名。
安非病:无病无忧。
襄阳:指孟浩然,唐代诗人。
花更落:花开又花落。
种种:形容头发斑白。
老其催:催人老去。
谢安:东晋名臣,曾有隐居东山的意愿。
东山志:隐居东山的愿望。
过我:经过我的住所。
题诗:题写诗篇。
拭砚埃:擦拭砚台上的尘埃。
- 翻译
- 草木凋零院门半开,老友还有谁会来访。
想效仿原宪无病无忧,怎敢学孟浩然抱怨自己无能。
春天繁花盛开却也凋零,满头白发催人老去。
像谢安一样有隐居东山的心愿,路过这里还会题诗擦拭砚台上的尘埃。
-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深沉的画面。首句“草本荒凉门半掩”,写出了诗人寓居之处的孤寂与疏落,半掩的门扉透露出主人的期待与落寞。次句“故人谁肯为予来”表达了对友人来访的渴望,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和对人际交往的期盼。
第三句“要师原宪安非病”,诗人以春秋时期贤者原宪自比,表明自己并非因病而疏于交往,而是选择淡泊的生活方式。第四句“敢学襄阳怨不才”,借襄阳隐士之典故,表达自己并未因无人赏识而抱怨,反而自嘲无才,流露出一种谦逊和自我反思的态度。
第五句“春自堂堂花更落”寓言时光流逝,春光虽好,花朵却不断凋零,暗示了诗人对岁月匆匆的感慨。最后一句“发今种种老其催”,直接点明年龄的增长,感叹时光催人老去。
结尾两句“谢安故有东山志,过我题诗拭砚埃”,诗人借用东晋名臣谢安隐居东山的故事,表达自己也有归隐之心,期待友人来访时能留下墨宝,以此擦拭书斋中的尘埃,增添一份文化气息。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友情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