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十四首·其二》
《颂古十四首·其二》全文
宋 / 释师体   形式: 古风

棒头落节来翻本,闪电光中立信旗

殃害丛林无说处,几人错认口头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丛林(cóng lín)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灌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纷杂复杂的事物。

错认(cuò rèn)的意思:错误地认定或判断

电光(diàn guāng)的意思:指闪电般的速度和光芒。

翻本(fān běn)的意思:

[释义]
(动)指赌博时赢回已经输掉的钱。
[构成]
动宾式:翻|本

口头(kǒu tóu)的意思:指言语表达的方式或口头传播的信息。

闪电(shǎn diàn)的意思:形容速度极快、突然发生的事情。

信旗(xìn qí)的意思:指人在困境中向外求助,希望得到援助或救助的意思。

中立(zhōng lì)的意思:指遵循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保持中立的态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体所作的《颂古十四首》中的第二首。它以独特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棒头落节来翻本"可能是指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遭遇挫折,但仍然坚持翻阅佛法经典寻求答案;"闪电光中立信旗"则象征着在困难和困惑中,信仰如同闪电般照亮前行的道路,坚定地树立起信念的旗帜。

"殃害丛林无说处"暗示了修行路上的艰难险阻和误解,丛林比喻佛教僧侣聚集的地方,"殃害"可能指外界干扰或内心的困扰。"几人错认口头肥"则揭示了人们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误以为口舌上的争论或追求名利就是修行的实质,实则忽略了内在的修炼和精神成长。

整首诗寓言深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揭示出修行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世俗观念的批判。

作者介绍

释师体
朝代:宋

释师体(一一○八~一一七九),号或庵,俗姓罗,黄岩(今属浙江)人。年十五师妙智院守威,弱冠为沙弥,初参此庵元于天台护国,后为虎邱瞎堂慧远禅师首座。历住吴之报觉,润之焦山。孝宗淳熙六年卒,年七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有《语录》一卷传世。《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 释师体诗,据《续古尊宿语录》所收《或庵体禅师语》及他书所录,编为一卷。
猜你喜欢

九月望夕散步日月湖观社火归而有作得四章·其二

湖平天阔漏迢迢,群燕飞过锦带桥。

切树明霜锵步瑟,当筵华月睨横箫。

鸳鸯拍绮烟中楫,翡翠笼灯马上翘。

酒市尽收人尽散,墙阴一蟀语清寥。

(0)

赠徐司马荣即题其诗卷

以刀斫石石生火,客者提椎笑其左。

哙也岸帻髯如嗔,相对留侯愧婀娜。

病我作诗矜崛强,动援险怪争老苍。

欲纳天地入纤芥,直视元古皆混茫。

焉知握棘上嵩华,不如按辔驰平康。

东瓯司马三唐杰,午影悬竿肖诗笔。

丰肌若熨骨自寒,大气能虚理为实。

间于别想参奇谲,根柢和平可心质。

独鸢衔缴天半飞,单骑横戈隧阴出。

读之终卷吾浩叹,区区此道今已难。

摹风缋雅习优孟,佻响何论乾嘉还?

岂无一二振衰手,蝥弧高树雄一坛。

或嫌横骤越中矩,长河不闸山无关。

不则蛊媚学孙寿,厚以粉泽轻以鬟。

君来抱瑟向筝座,知谁敛色聆尔弹。

张军挑战颇自负,至此瞠乎殿君后。

老阮能作鸾凤鸣,腐史甘为牛马走。

如资疏磬追越思,愿乞灵丹药痹手。

两心忽慰十年怀,万古同期一杯酒。

吁嗟乎,野农得穫多弃锄,几人作吏还读书?

偶乘纷冗得閒隙,弥珍精力同璠玙。

岩英泽秀荟之润,帝怀民隐交相纾。

况君试硎不露刃,渊渊内性工蓄储。

以文经世有真际,勉矣毋使日月除。

龙珠我亦葆芒采,奈尔天汉悬月蝫。

(0)

题厉太守丈七世读书堂图二章·其二

秋烟芜作牧牛场,十万豪家花月庄。

渺矣我思谢安宅,岿然如见鲁灵光。

生香抱牖皆芸叶,古翠当檐是蜀冈。

不断读书真种子,便存破屋胜华堂。

(0)

清河晤孔司马继鑅话旧即赠九章·其六

落落天地间,知交尚谁在?

离合如行云,出入不相待。

究其渊源同,星宿导天海。

谓可木石移,未闻日月改。

屈宋递沦丧,湘江有枯茝。

使我感旧心,对君涕浼浼。

(0)

雨中

我涤青瓷泛乳茶,客携翠匕剖晶瓜。

船如屋漏无茅盖,枕得凉深有树遮。

水逆艰于鲇上竹,愁来纷似蟹爬沙。

遥看别溆开新霁,不尽蜻蛉飐蓼花。

(0)

韩庄闸舟中七夕杂诗得十三绝句·其十

舳舻远下武昌城,星路看山似马行。

一角柁楼纱幔捲,小鬟深夜卧吹笙。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