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翻翠竹来淇上,云绕前峰忆洛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晨门(chén mén)的意思:指早晨的门户,比喻新的一天的开始或事物的起点。
翠竹(cuì zhú)的意思:翠竹指的是绿色的竹子,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或环境清幽的地方。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放人(fàng rén)的意思:释放被拘留、囚禁或控制的人。
高小(gāo xiǎo)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身材矮小,个头不高。
频年(pín nián)的意思:频繁地、屡次地、连年地
田里(tián lǐ)的意思:指人们在耕种、种植等农田里的活动。
箫鼓(xiāo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小坐(xiǎo zuò)的意思:短暂地坐下
驿舍(yì shè)的意思:驿站的客栈或旅馆。
羽书(yǔ shū)的意思:指通过书信传递消息或传达意思。
瘴海(zhàng hǎi)的意思:瘴海指的是瘴气弥漫的海洋,也比喻充满危险的环境或困难重重的境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博望驿中一座小亭的景色与氛围,以及诗人对时局和民生的感慨。首联“驿舍何年构此亭,登高小坐有馀清”点明了小亭的所在与环境,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颔联“风翻翠竹来淇上,云绕前峰忆洛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风中翠竹摇曳生姿,云雾缭绕山峰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城市的怀念之情。
颈联“瘴海羽书随雁过,晨门箫鼓放人行”则转向了对时局的描述,暗示了边疆战事频繁,消息通过大雁传递,而城门处的箫鼓声则象征着人们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生活的秩序与希望。尾联“民穷尚说频年旱,田里萧条久废耕”直接揭示了民生的困苦,连续多年的干旱导致农田荒芜,百姓生活艰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远方的思念、对时局的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