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释清远的《偈颂一一二首》中的第五十首,它以一种抽象而深邃的方式探讨了禅宗哲学的核心概念。诗中“作无作作”暗示了事物的本质并非通过外在形式或行为来定义,而是内在的、无形的。这里的“无作”意味着不做任何刻意的作为,而“作作”则可能是指看似有为的行为。这种矛盾的表述,实际上是在强调真正的存在和行动并非显而易见,而是超越了表面现象。
“贯色通声”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意指色彩和声音的连贯性和穿透性,它们不仅仅是感官体验,更蕴含着深层的意义和连接。这与佛教中关于“法界缘起”的观念相呼应,即一切现象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没有孤立的存在。
“水中盐味,不见其形”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深化,用水中看不见的盐味比喻那些难以直接感知但又无处不在的真理或本质。盐味虽不可见,却能深刻地影响水的味道,正如真理或本性虽然不易察觉,却能深远地影响我们的存在和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引导读者去思考那些超越表面、触及本质的真理,以及这些真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和影响我们。它体现了禅宗追求直觉、洞察事物本质的精神,同时也蕴含了对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刘尉
斗南无两刘,弟子半分鲁。
传法得其人,只履便西去。
天章蜀家世,生女如士虎。
我叔亦不痴,最宝刘家妇。
道通而为一,何得区文武。
子路冠雄鸡,初不妨学古。
西山厌魑魅,造化儿并苦。
老者方谒医,少者遽搀举。
碧鸡金马间,遍我见诸父。
定当怜小阮,指与税驾所。
勿数大刀头,碧云合已暮。
富贵鄙白首,长安在何处。
丙寅四月乙丑夜漏未尽五鼓三嵎程平起问安堂上灯烂然有圆相事异耳根故孝声大噪士争赋诗伻来叩某某亦为作灯光谣
梦过漆园胡蝶入,月落松窗烟雾湿。
晓凉却恐老儿寒,惊起薪床穿破褶。
土壁萧条室如水,贷粟何人借甘旨。
金莲驾象得得来,华灯一滴祥光开。
彩晕收还香火寂,门外尘空镜天碧。
桂树残花苍影沉,玉娥扫彻云中魄。
平韵满江红.题宜春台
碧蘸江山,鹤唳晓、云献画屏。
瑶宫敞,舞金翔翠,巍枕春城。
龙背神瓢飞旱雨,虹光花石转阴晴。
蔼昼香、飞雾福苍生,千古灵。箫莺响,笙鹤鸣。
瑞烟起,彩云行。满阑干花影,绣扬帘旌。
佛界三千笼日月,仙楼十二挂星辰。
望赭袍、霞佩并云軿,游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