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上 元 宰 梁 之 仪 承 议 宋 /王 安 石 白 下 有 贤 宰 ,能 歌 如 紫 芝 。民 欺 自 不 忍 ,县 治 本 无 为 。风 月 谁 同 赏 ,江 山 我 亦 思 。粉 墙 侵 醉 墨 ,怊 怅 绿 苔 滋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下(bái xià)的意思:白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白”表示无意义或没有结果,而“下”表示失败或失去。因此,白下的基本含义是指努力付出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或收获。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怊怅(chāo chàng)的意思:形容心情郁闷、烦恼或失落。
粉墙(fěn qiáng)的意思:指女子的闺房。
风月(fēng yuè)的意思:风月是指风景和月亮,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或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可以表示男女之间的浪漫情愫。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同赏(tóng shǎng)的意思:共同欣赏,共同赏识。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贤宰(xián zǎi)的意思:指贤能的人担任宰相,意味着能力出众,才干卓越。
县治(xiàn zhì)的意思:县治是指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也可以指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
治本(zhì běn)的意思:治本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根本原因,而不是只顾表面现象。
紫芝(zǐ zhī)的意思:指人才出众、品质高尚的人。
醉墨(zuì mò)的意思:形容写字或绘画时心神专注,如痴迷醉心,不知疲倦。
- 翻译
- 在白下这个地方有一位贤明的官员,他的歌声如同紫色的灵芝般美妙。
他对百姓的欺压无法忍受,认为治理县务应以无为而治的原则。
他无人共享风月之美,心中怀念着江山,
夜晚,他的醉意沾染了墙壁,墙上斑驳的墨迹让他惆怅,绿色的苔藓滋生其中。
- 注释
- 白下:古代地名,今南京别称。
贤宰:贤能的县令或地方官。
紫芝:比喻美好的歌声或才华出众的人。
民欺:欺压百姓。
忍:忍受。
县治:县里的政务管理。
无为:道家思想,指不强求,顺其自然。
风月:泛指美好的自然景色和闲适时光。
江山:代指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国家。
粉墙:白色的墙壁。
侵醉墨:酒后笔墨淋漓。
怊怅:惆怅,失落。
绿苔滋:绿色的苔藓生长。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对地方贤能官员的赞美之情以及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怀。王安石在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宰相梁之仪的高尚品格和他的治理才能,以及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周遭环境的独特感受。
“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开篇即赞美一位在白下地区的贤能官员,其德行高尚,如同传说中珍贵的紫芝草一般令人敬仰。这里通过“能歌”表明这位宰相不仅治理有方,而且文学素养也颇高。
“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诗人进一步描绘这个贤官对百姓的慈善态度,他不愿看到人民受到欺骗,对于县里的治理采取的是顺其自然,不做无谓之事的态度。
“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在这里诗人转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他对美好风景的独自欣赏,以及对远方山水的怀念。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个闲适幽雅的书房景象,墙上沾满了潮湿的墨迹,墙角生长着浓郁而深邃的青苔。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物质环境的观察,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们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