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雕龙(diāo lóng)的意思:形容雕琢得非常精细的艺术品或文学作品。
独步(dú bù)的意思:独自行走,超越他人,独一无二
发愁(fā chóu)的意思:形容担心、忧虑、焦虑。
含毫(hán háo)的意思:形容非常小心,不敢稍微有丝毫疏忽。
画沙(huà shā)的意思:比喻做无用功,也指画地自限。
满面(mǎn miàn)的意思:形容脸上充满了某种情感或表情。
千章(qiān zhāng)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作品内容丰富,篇幅很长。
青编(qīng biān)的意思:指年轻人的才华和能力。
群书(qún shū)的意思:指很多书籍聚集在一起的情景,也泛指大量的书籍。
书生(shū shēng)的意思:指有学问但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人。
天马(tiān mǎ)的意思:形容思维或想象自由奔放,不受拘束。
徒作(tú zuò)的意思:指没有根据、没有依据地胡乱做事,没有实际效果或结果。
未免(wèi miǎn)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过于极端、不可避免或无法容忍。
胸次(xiōng cì)的意思:指胸怀、气度。
雅贶(yǎ kuàng)的意思:指对人有益的赞赏和奖励。
银钩(yín gōu)的意思:指用银制成的钩子,比喻文采出众、书法绝妙。
争驰(zhēng chí)的意思:争夺、竞争
作画(zuò huà)的意思:指绘画、创作艺术作品。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名为《和曾若虚》。诗中以书生自喻,表达了对学问追求的深刻思考与自我反省。
首联“书生胸次傥无奇,读尽群书未免痴”,开篇即点明了书生在知识海洋中的探索与困惑。书生虽饱读诗书,但内心深处是否真正有所领悟,是否能跳出书本的束缚,形成独特的见解,这是一大疑问。这里的“未免痴”并非贬义,而是指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可能陷入了一种盲目或机械的学习状态,缺乏真正的思考与创新。
颔联“学似雕龙宜独步,才非天马敢争驰”,进一步阐述了学习与才能的关系。将学习比作雕龙,强调了学习过程的精细与独特性,需要独立思考,走出自己的道路。而“才非天马敢争驰”则暗示了即使有才华,也不应盲目追求速度与名利,而应稳扎稳打,保持谦逊与谨慎。
颈联“青编谩费千章纸,白发愁梳满面丝”,通过描述读书的艰辛与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读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最终收获如何,却难以预料。同时,随着年岁的增长,面对生活的压力与挑战,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也日益增加。
尾联“愧乏银钩酬雅贶,含毫徒作画沙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达到理想境界的自责与反思。虽然心中充满对高雅赠予的感激之情,但却无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只能在纸上空想,徒增遗憾。这一句既是对自身能力的谦逊评价,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努力的方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生求学经历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知识、才华、时间与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自我反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予以王褒僮约授嗣行叟叟有书抵予并求跛奚移文且云要与僮约作伉俪以此诗戏之
髯奴上券归公许,跛奚移文犹见催。
臧获要令成伉俪,文章相与挟风雷。
目成眉语似真尔,足蹑心邀安在哉。
大士好奇聊一戏,不应禅寂便寒灰。
沈必先殿院用策字韵赋诗见赠谨依韵和时居盛林
菁山遽用檀公策,水村来作浮家客。
五年霄汉隔音尘,此假相逢喜折屐。
荒陂难觅钴鉧潭,胸中丘壑有人杰。
乌台坐逼痴床南,见事风生勇成癖。
逆耳争先贡皂囊,造膝仍频对宣室。
只今道梗淹荒村,汲直未肯侪公孙。
时平已见龟墨食,尺一行催觐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