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功勋(gōng xūn)的意思:指在战争、事业或其他领域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功劳或成就。
胡骑(hú jì)的意思:指北方民族的骑兵,也泛指骑兵。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奴仆(nú pú)的意思:指受人雇佣或奴役的仆人。
三军(sān jūn)的意思:指军队,特指三军。
倏忽(shū hū)的意思:突然、迅速
树功(shù gōng)的意思:指通过勤奋努力,培养和积累出来的才能和成就。
迢迢(tiáo tiáo)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或心思思念的样子。
主将(zhǔ jiàng)的意思:指在军事或者其他方面具有主导地位的人,也可以指在某个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
- 注释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领:引领。
赴:前往。
三军:古代指天子的上、中、下三军,这里泛指军队。
异:不同的。
苦乐:困苦与快乐。
尽闻:完全知道。
隔河:隔着河流。
胡骑:胡人的骑兵。
倏忽:忽然。
数百群:成百上千的队伍。
始:起初。
奴仆:奴隶。
几时:何时。
树功勋:建立功绩。
- 翻译
- 遥远的路程超过万里的距离,引领我去往三军之中。
军中的快乐和困苦各不相同,主将是否能全部知晓呢?
隔着河就能看见胡人的骑兵,他们忽然成群结队而来。
我起初只是个奴隶,何时才能建立功勋呢?
-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和战争景象的诗句,语言沉郁而雄浑,每个字都透露出一种深切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诗人以"迢迢万馀里"开篇,便设置了广阔无垠的边疆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而又艰苦的地方。
"领我赴三军"表明诗人被征召加入军队,这个"三军"通常指的是大型的兵团,暗示战争规模之庞大。紧接着"军中异苦乐"一句,则揭示了战争中的复杂情感,苦乐参半,但这种情感往往难以为外人道,也只有身处其境才能体会。
"主将宁尽闻"这句话流露出对统帅或主将的期待和信任,希望他们能够完全理解士兵们的心声。这里的"宁尽闻"强调了诗人对上级的尊重与期望。
"隔河见胡骑"则描绘了一种边疆战事的紧张气氛,"隔河"指的是中间有河流相隔,而"胡骑"特指北方民族的骑兵。这种景象常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用以形容战争与异族冲突的场面。
最后两句"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渴望。"倏忽数百群"中的"倏忪"形容数量之多,而"我始为奴仆"则是一个强烈的自嘲,表明战争让诗人失去了自由,沦为奴仆。而最后一句"几时树功勋",则是对未来的期盼和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建功立业,洗刷当前的屈辱。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生活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士兵对于战争、自由与荣耀之间挣扎的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姜彦英还钱塘二首·其二
东南有高楼,华月照绮楹。
琼筵列海错,杂以弦歌声。
疏帘捲晨夕,回瞰苍江清。
君今利攸往,我独怀鹿鸣。
执手望长路,驾言出东城。
嘉会常不足,何况临当行。
晴郊芳树碧,绿渚春兰生。
持觞意难尽,相思空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