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中丞晏尚书木芙蓉金菊追忆谯郡旧花》
《和中丞晏尚书木芙蓉金菊追忆谯郡旧花》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绛艳由来早霜金英自欲应重阳

主人昔意兼新意,并为寒葩两种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ngchéngyànshàngshūróngjīnzhuīqiáojùnjiùhuā
sòng / sòngxiáng

jiàngyànyóuláizǎoshuāngjīnyīngyìngzhòngyáng

zhǔrénjiānxīnbìngwèihánliǎngzhǒngxiā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寒葩(hán pā)的意思:指草木在寒冷的环境中生长,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坚强地生存下来,形容人的坚强和顽强。

金英(jīn yī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早霜(zǎo shuāng)的意思:早霜指秋天初霜出现的早晨,比喻事物的变化或者危险的预示。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注释
绛艳:形容鲜艳的红色花朵。
拒早霜:抵御早来的霜冻。
金英:指菊花,因其在秋季盛开,故有‘金英’之称。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赏菊习俗。
昔意:过去的意愿或传统。
新意:新的想法或期望。
寒葩:寒冷季节开放的花朵,此处特指菊花。
两种香:指红色和金色菊花的香气。
翻译
红色的花朵向来抵抗早来的霜冻
金色的花朵自然期待着重阳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名为《和中丞晏尚书木芙蓉金菊追忆谯郡旧花》。从这短短四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以及他独到的艺术构思。

首先,“绛艳由来拒早霜,金英自欲应重阳。”两句描写的是木芙蓉和金菊花在秋天傲寒的姿态。木芙蓉(也称为绛艳)不畏初秋的寒霜,依旧保持着它的红艳色彩;而金菊则似乎有意要迎接重复出现的阳光,这里的“应”字表达了一种生机勃勃、不屈不挠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这两种花朵的描写,展现了它们与众不同的生命力和美丽。

接着,“主人昔意兼新意,并为寒葩两种香。”一句中,“昔意”指的是过去的意境或记忆,而“新意”则是新的感受或创作灵感。诗人表达了主人(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同僚或是某位尊贵的人物)能够在过去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感悟和创造,并且这种创造力使得即便是在寒冷的季节里,木芙蓉和金菊也能散发出两种不同的香气。这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花朵的细腻描写,以及主人对艺术创作不断追求新意境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深厚情感。诗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是一幅秋日花香的美丽画面,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优雅展示。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谢王进士惠近作

秋入淮乡老,风连塞雁悲。

一书烦故旧,七字更新奇。

我已归帆日,公方客馆时。

天涯每相遇,不敢爱于诗。

(0)

盆池荷花

根向盆池束,华敷菡萏丛。

细擎深院宇,低袅半窗风。

蘸水凝绡翠,当轩试脸红。

化工虽力浅,犹折小莲蓬。

(0)

谢侃老送苦笋

箨老泥黄千仞种,个中风味亦佳哉。

误人政为甘言诱,爱我从渠苦口来。

(0)

息壤

石城出壤水怀州,息壤藏城水复收。

千载故侯犹未识,土能胜水有深谋。

(0)

和九日南坡小集

风雨年时政不佳,山翁无酒向谁赊。

又还九日看黄菊,却喜晴天映碧纱。

有底尊前悲节物,只应醉里送生涯。

明年遍插茱萸处,目断西飞雁影斜。

(0)

用杨诚斋韵再题欧阳长老墨梅·其二

玉容曾浥麝,彷佛带香开。

不比真花怯,斓斑怕雨来。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