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飞争渡水,鞦稳欲平竿。
酒忍愁前把,春仍乱后看。
吾归须少日,花在莫吹残。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前夕,时节接近禁火期,微风吹拂中带着些许寒意。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春天特有的景象:柳絮轻盈地飘过水面,仿佛在与流水嬉戏;风筝在空中平稳地翱翔,似乎要与天边的云彩并肩。诗人的情绪在这春意盎然的场景中显得复杂,他既能够暂时放下忧愁,举杯对饮,又在春色满园时,对未来的归期充满了期待。诗中的“花在莫吹残”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情感的深刻体悟。
道人避世氛,山腰著祇园。
千夫斸青冥,豁达窗户搴。
鬼神间施设,俨护龙象筵。
法鼓空中鸣,龙卧层崖巅。
幽灵骇今昔,异事樵夫传。
眷兹水云侣,精赏托妙缘。
努力办己事,追驾佛祖肩。
凭高发钟磬,梵音落诸天。
况时解禅缚,迢遥倚层轩。
放意万物外,目送孤鸿翩。
福州多僧天下闻,缁衣在处如云屯。
何人能了一大事,斋鱼粥鼓徒纷纷。
云中复表第二月,何异污渠鉴毛发。
不独诗人水镜昏,定知佛祖龛灯灭。
道人朅来南山下,盖头随分茅一把。
菩萨果地已孤高,石廪峰前更潇洒。
草庵初就来乞名,试往寻之水竹清。
莫讶此庵安四壁,大千沙界总分明。
观君所至金碧焕,公才利用如澄观。
邻僧无赖苦侵疆,何似古人不争畔。
从他三毒痴贪嗔,我自元无一点尘。
携庵南北东西住,万象光中独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