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因急雨涨,云放半山明。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溪桥边的景色,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乡村生活的恬静氛围。
首句“绿遍东西岸”,以“绿”字点明了春天的气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绿色覆盖了两岸,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接着,“田家亦喜晴”,表达了农人对晴天的喜悦,晴天意味着可以进行农事活动,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溪因急雨涨”,描述了雨水过后溪水上涨的情景,急雨带来的水量增加,溪流变得更为汹涌。而“云放半山明”,则描绘了雨后云雾散去,阳光透过云层,照亮了山腰,展现出一种明亮而清新的景象。
“沙外看流势,桥边听浅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站在岸边,观察水流的动态,倾听流水轻柔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通过“沙外”和“桥边”的视角转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最后,“向令平十里,应与剡争名”,诗人想象如果这条溪流能延伸至十里,其美景或许能与剡溪相媲美。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眼前的溪流与著名的剡溪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溪桥边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象的欣赏与赞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领客君子轩木芙蓉盛开分韵得红字
天公富万有,盈宇何充充。
秋风一摇落,所得缘手空。
忽于臞悴中,睹此寒露丛。
天然真富贵,送尽人间穷。
雅传与骚经,凡卉亦见容。
胡为抱昭质,一盼独未蒙。
或讶木末褰,或比水间红。
至近前上处,至明日方中。
硕人亦俣俣,于此犹不逢。
莫我知矣夫,伫立看秋风。
中秋无月分韵得狂字
金低辟老火,月琯行仲商。
是为阴之中,正与日相望。
浮云横相掩,人谓妒且狂。
彼云初无心,此月亦何伤。
水月本同体,其中根于阳。
炯炯含内景,随时发辉光。
天机之浅者,为人作閒忙。
十二月二十日领客登介亭分韵得梅字
晨镳载宾从,披雾陟崔嵬。
宇宙敛盈握,江湖大容杯。
孱颜石丈人,玉立山之隈。
山前大第宅,马头涨黄埃。
独此抱昭质,萧然侣寒梅。
有客以问余,豫为地为雷。
雷出地为奋,何取于石哉。
人以动为境,沄沄不知回。
而能介然存,神气斯有开。
相对得深省,欲归重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