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暗偏成照,经秋却不鸣。
究未离虫类,将无因炫明。
此诗描绘了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光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存状态与特性。
首句“由来腐草生,翻似乱灯擎”以“腐草”起笔,暗示萤火虫生于腐草之中,形象地描绘出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接着“翻似乱灯擎”一句,将萤火虫比作乱灯,生动地表现了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出微光的情景,仿佛是混乱灯光中的亮点。
“遇暗偏成照,经秋却不鸣”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萤火虫的习性。在黑暗中,萤火虫能够发出光芒照亮周围,而在秋天则保持沉默,不发出任何声音。这种对比,突出了萤火虫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行为。
“夜珠相藉助,阴火漫晶莹”则通过比喻,将萤火虫的光芒比作夜珠,晶莹剔透,照亮了夜晚的黑暗,展现出其美丽而神秘的一面。
最后,“究未离虫类,将无因炫明”两句表达了对萤火虫本质的思考。尽管萤火虫在夜晚能发出耀眼的光芒,但终究还是属于昆虫一类,其发光的原因或许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非为了炫耀。这既是对萤火虫特性的总结,也蕴含了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萤火虫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现象,还蕴含了对生命、自然规律以及存在的深刻思考。
老去空嗤守钱虏,我亦无钱买田亩。
未容残月喘吴牛,空对杏花耕宿雨。
昨宵夜诵偶连明,今日晨炊忽停午。
长腰闻有尺素书,腹饱先悬待椎鼓。
浣花老人殊可怜,忍饥更索饥肠语。
故人禄米肯长供,司业酒钱时亦与。
平生无句可惊人,未审何由坐斯苦。
几时去作多田君,满田䆉稏多黄云。
长年饱饭作谷伯,且免劳人勤指囷。
驱车入秋原,懞懞尽禾黍。
田父刈且歌,笑言杂儿女。
路傍骑马翁,下与田父语。
问言田家劳,云何乐如许。
父老仰天叹,恳款话心膂。
今年遭岁凶,夏旱连秋暑。
谁知勤饷妇,社瓮刍绿醑。
君看西来蝗,落地辄盖土。
入境不入田,食草不食秬。
老农亦何幸,此乐讵天与。
为言相君贤,为惠寔在汝。
群凶满江淮,杀气自消阻。
微虫初何知,仁者亦复与。
知公意在民,有谷宁忍咀。
劝尔但自欢,蝗来不须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