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其十》
《竹·其十》全文
明 / 徐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长空(cháng kōng)的意思:指天空辽阔广袤,没有边际的样子。

短缩(duǎn suō)的意思:短小而紧凑,缩短而集中。

短短(duǎn duǎn)的意思:短暂的时间或距离

怪石(guài shí)的意思:指形状奇特、异常的石头。

鸾尾(luán wěi)的意思:指美丽的羽毛。

泼墨(pō mò)的意思:指用墨水或油墨随意抹洒,形容文笔豪放激昂,不拘泥于形式。

青鸾(qīng luán)的意思:指美丽、高贵、出类拔萃的女子。

霜筠(shuāng yún)的意思:霜筠指的是竹子的名字,比喻高雅纯洁的品质。

吴笺(wú jiān)的意思:吴笺是指吴地的信件,比喻情书或书信。

五尺(wǔ chǐ)的意思:指身材高大,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身材高大健壮。

斜封(xié fēng)的意思:指权力的滥用,以私心或不正当的手段将某人任命为官职或授予某种权力。

一半(yī bàn)的意思:指数量或程度的一半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名为《竹(其十)》。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与天空、云朵之间的和谐共生。

首句“怪石初烘泼墨匀”,以“怪石”作为背景,运用“初烘泼墨”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岩石在阳光照耀下如同被浓墨渲染的景象,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深沉而富有层次感的背景。

次句“吴笺短短缩霜筠”,将视角转向竹子,以“吴笺”比喻竹简,暗示竹子的坚韧与珍贵。同时,“短短缩霜筠”描绘了竹子在霜雪覆盖下的形态,既表现了竹子的耐寒特性,也赋予了画面一种清冷而高洁的氛围。

第三句“长空五尺青鸾尾”,将视线提升至天空,以“青鸾尾”象征天空的一角,通过“五尺”这一具体长度的描述,营造出广阔无垠的天空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竹子与天空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

最后一句“一半斜封在白云”,以“斜封”形容白云的分布状态,巧妙地将竹子与白云联系起来,形成一幅竹影与白云交织的画面,既展现了竹子的挺拔与云朵的轻盈,又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
朝代:明   号:天池山人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521—1593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猜你喜欢

翰林同年绘像图六首·其二

惟岁甲申,圣人临御。风虎云龙,邂逅相遇。

登我诸友,玉堂之署。

(0)

感事偶成

东家有子惟读书,萤窗雪案勤何如。

二十年馀来射策,衣冠才入承明庐。

西家有子富珠玉,驰马试剑醉醑醁。

朅来买却袍与笏,须臾直上黄金屋。

眼底车马多如林,榱题数尺深复深。

翻令世上父母心,不重诗书重黄金。

谁知一旦黄金耗,门前零落生芳草。

回头羞睹东家儿,始信从前读书好。

(0)

题九鸶图

周人咏振鹭,洁白与人比。

鲁人咏振鹭,舞者持其羽。

孰谓彼微禽,往往在所取。

而今画图中,三三见栖止。

皎皎毛羽鲜,粲粲顶丝美。

玩之有深意,可以勖君子。

(0)

秋日武陵客舍写怀·其一

功业难成自可嗟,那堪旅食向天涯。

沧江断雁惊秋思,青镜流年感物华。

落日丹枫愁里树,故园黄菊梦中花。

悠悠归计何时定,独对西湖苦忆家。

(0)

杨妃醉归图

金鞍欲上更迟迟,满镫春风拥侍儿。

一种馀酣消未得,渔阳醒眼却多时。

(0)

屏山老人诗用李宾之韵

岁晚开园傍玉屏,朝朝仙屿眼中青。

九峰分秀来空翠,森木团烟隐鹤汀。

东老自为仙隐地,南山宜作寿藏铭。

有生期与人同乐,不饮常防客共醒。

文屦长年盈我户,惠风迟日散邻扃。

并荣华萼知春足,连秀芝兰觉地灵。

雅望满乡称长者,德言康俗胜官刑。

义声津口垂虹石,仁术囊中本草经。

载悦凤毛晞杲杲,坐忘乌帽裹星星。

屏山有叟增光价,千载应看似敬亭。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