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视角探讨了佛教中的平等与慈悲观念。诗人通过描述两鬼与僧人交谈的情景,以及僧人对这一场景的反应,巧妙地融入了佛教思想。
“两鬼投书,与僧聚语”,开篇即以奇特的意象引入主题,两鬼与僧人的对话,象征着善恶、生死、轮回等佛教中深奥的议题。这种非传统的角色设定,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也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的深刻思考。
“师窃闻之,抱膝回顾”,僧人听到两鬼的对话后,抱膝回顾的动作,既表现了他内心的沉思,也暗示了他对世间万象的洞察和反思。这一细节描绘出僧人超然物外、深谙佛法的形象。
“我心均平,等视诸趣”,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平等。无论面对何种生命形态,僧人都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体现了佛教中对众生平等、无分别心的追求。
“一念舍心,即离五怖”,最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修行的精髓。通过放下心中的执念(舍心),可以摆脱恐惧、疑惑等心理障碍(五怖),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指导,也是对所有寻求内心平静之人的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叙事手法,巧妙地融合了佛教哲学与文学艺术,不仅展现了佛教思想的深邃与博大,也传达了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洞察与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换巢鸾凤.戏赠蕖城孝廉,同爱师调
微雨黄昏,又娇云荡绮,淡月笼银。
倚襟初问姓,密坐始销魂。
相思曾记在阑春,费伊几多,罗巾泪痕。
刚挨到,荔子熟、玉颜才近。香烬,欢未尽。
为问斛珠,可有楼东分。
竹泪明江,蕙怀萋锦,无限人间酸恨。
待得东风采蘼芜,好持缣素从郎问。
须相怜,下山时、秀靥红晕。
高阳台.己卯闰春客沪上,悽寂之况有甚往年,适兰当远惠新词,即次其韵
粉絮轻吹,青梅始弄,闰春兼闰春阴。
水样轻寒,海红帘下谁禁。
桃花不似年时面,对东风、各自沈吟。
甚江南、燕子重来,黯了红衿。
袖中花叶珍珠字,望蓬山一角,青羽沈沈。
曾记相如,罗帏病过秋深。
当时已恨风情薄,算凄凉、未抵而今。
倩何人、为作秋鸿,寄与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