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人一首》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匡 人 一 首 宋 /刘 克 庄 匡 人 不 识 夫 子 ,往 往 发 其 笥 中 。但 有 深 衣 古 履 ,元 无 宝 玉 大 弓 。
- 翻译
- 匡地的人不认识孔子,常常打开他的竹箱。
箱子里只有深衣和旧鞋,并没有贵重的宝玉或大弓。
- 注释
- 匡人:指匡地的人,这里指鲁国人对孔子的无知。
夫子:对孔子的尊称,相当于先生。
笥中:竹箱,古代用来盛放衣物或书籍的容器。
深衣:古代儒生常穿的长袍,象征学问与修养。
古履:旧鞋子,表示孔子生活简朴。
元:同‘原’,并无,没有。
宝玉:珍贵的宝石,象征财富和权势。
大弓:大型弓箭,可能象征军事力量。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不被世人认识的感慨。诗中“匡人不识夫子”直接表达了这种情感,“夫子”在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即认为自己的才能如同孔夫子的道德和学问一样深奥,却未能为当时的人所理解。
“往往发其笥中”则是说诗人的珍贵之物(比喻自己的才华)常被埋藏,不为人知。这里的“笥”是一种古代存放衣物或其他私人物品的器具,暗示诗人内心的隐秘与不为外界所了解。
接下来的两句“但有深衣古履,元无宝玉大弓”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清贫和淡泊。诗人虽然拥有深厚的学问(衣)和古老的修养(履),却没有世俗眼中的宝贵之物如珠玉,也不追求那些外在的荣华如大弓。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在价值与外界认知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他个人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这种情感和态度,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非常常见,他们往往将个人的修养和才华视作最高的财富,而不以物质富贵为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