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归万里浪,客到一声钟。
北酒邀新月,南花发孟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与友人王川南、樊检讨、刘铨部在长寿石公精舍相聚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房的静谧氛围以及与世俗隔绝的意境。
首句“故作禅房会”,点明了聚会的目的在于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远离尘世的喧嚣。接着“深防俗子逢”一句,表达了对世俗之人的排斥,强调了这次聚会的纯粹与高雅。
“僧归万里浪,客到一声钟”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以僧侣归来的景象象征内心的平静,而客至时的钟声则增添了聚会的庄重与神秘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场景,也暗示了内心世界的波动与平静之间的转换。
“北酒邀新月,南花发孟冬”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融入其中。北酒与新月的结合,南花在冬季绽放,这些意象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对自然与时间流转的感慨。
最后,“后期那可易,使节为从容”表达了对友情与相聚时光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当下时光的珍惜之情。这句话提醒人们,相聚的时光不易得,应当以从容的心态去享受每一次的相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房聚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追求的向往,以及对友情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双重魅力。
两间有正气,常与木石缘。
庸流悲物化,哲士悟薪传。
干莫冶神剑,跃身炉火间。
巴蜀有贞妇,化石山之巅。
鄂国精忠柏,遗留讵偶然。
当时誓报国,袒背忍镂镌。
今日馀此木,裂迹同斑阑。
赵祚三百载,驹逝如云烟。
不见天水碧,犹见苌血殷。
是知万乘重,不及一木坚。
近世道义丧,程子悲悁悁。
拾取且珍袭,咏叹追前贤。
传诵风国俗,懦立贪夫廉。
断片不盈尺,用以撑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