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塘冰转绿,江寺雪消晴。
故山梅正发,谁寄欲归情?
这首诗描绘了从冬至春转换的景象与感受。首联“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晓生”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冬末的寒冷与春初的生机进行对比,展现了时间流转的自然之美。接着,“野塘冰转绿,江寺雪消晴”两句,通过“冰转绿”和“雪消晴”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活力,仿佛冬日的严寒已被春风吹散,万物复苏。
“农事占泥犊,羁怀听谷莺”则将视角转向人间,通过农民观察泥土中的小牛犊来预判农事,以及诗人静听山谷中黄莺的啼鸣,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切关注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这两句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最后,“故山梅正发,谁寄欲归情?”以梅花盛开的景象作为结尾,既是对春天到来的庆祝,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而“欲归情”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回归的情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艺术魅力。
岚霭氤氲重,溪行咫尺迷。
渐登层巘上,始觉众山低。
远近天无际,参差树不齐。
川云平似海,石磴峻如梯。
日出寒烟外,风生碧涧倪。
异禽和露宿,快马度空嘶。
远目回三蜀,高怀遍五溪。
归朝誇胜槩,沅水有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