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淮便放裴公逸,去越犹嫌范相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代 寿 宋 /陈 宗 远 自 上 黄 枢 赞 万 机 ,曾 将 谋 略 定 边 陲 。平 淮 便 放 裴 公 逸 ,去 越 犹 嫌 范 相 迟 。潋 滟 池 塘 莲 萬 朵 ,婵 娟 亭 馆 竹 千 枝 。居 东 賸 有 明 农 志 ,归 衮 应 赓 七 月 诗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陲(biān chuí)的意思:边陲指的是国家或地区的边境地带,通常与边界相邻。
婵娟(chán juān)的意思:形容月亮圆满明亮。
池塘(chí táng)的意思:池塘指的是一种水源,比喻一定范围内的事物或环境。
居东(jū dōng)的意思:指居住或停留在东方。
潋滟(liàn yàn)的意思:形容水面光亮、波光流动的样子。
略定(lüè dìng)的意思:大致确定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或结果。
明农(míng nóng)的意思:指明智的农民,形容农民聪明能干。
谋略(móu lüè)的意思:指用巧妙的策略和手段来达到目的。
农志(nóng zhì)的意思:指农民勤劳、朴实、勇敢的精神志向。
七月(qī yuè)的意思:指夏天的七月,也可泛指夏季。
上黄(shàng huáng)的意思:指人的脸色发黄或病态的样子。
剩有(shèng yǒu)的意思:指剩余的、残存的。
亭馆(tíng guǎn)的意思:指亭子和馆子,泛指建筑物。
万机(wàn jī)的意思:指各种机会、情况、变故等的总和。
有明(yǒu míng)的意思:有明指的是有能力、有才智、有见识,能够看清事物的真相。
- 翻译
- 在朝廷上辅佐众多事务,他曾制定策略稳固边境。
平定淮河地区后让裴公得以自由,离开越地还觉得范相离去太慢。
池塘中荷花盛开如锦,亭台馆舍间翠竹成林。
居住东方仍有明确的农事志向,回到京都应续写关于七月的诗篇。
- 注释
- 自上:在朝廷上。
黄枢:中央决策机构。
赞万机:辅佐众多事务。
曾:曾经。
谋略:策略。
定边陲:稳固边境。
平淮:平定淮河地区。
裴公逸:裴公获得自由。
去越:离开越地。
犹嫌:还觉得。
范相迟:范相离去太慢。
潋滟:波光粼粼。
池塘:池塘。
莲万朵:荷花盛开。
婵娟:美好。
亭馆:亭台馆舍。
竹千枝:翠竹成林。
居东:居住东方。
剩有:仍有。
明农志:明确的农事志向。
归衮:回到京都。
应赓:应续写。
七月诗:关于七月的诗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宗远为某人祝寿而作,以颂扬其在朝廷中枢的卓越贡献和军事才能。首句“自上黄枢赞万机”描绘了被祝寿者在中央决策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处理众多政务。次句“曾将谋略定边陲”进一步强调其在边境稳定方面的智谋与功绩。
第三句“平淮便放裴公逸”中的“裴公逸”可能指的是历史上善于治理的裴度,暗示被祝寿者也有类似的宽厚和能人所不及的治理能力。第四句“去越犹嫌范相迟”则借范蠡之名,表达对被祝寿者行动迅速、不拖沓的赞赏。
接下来两句“潋滟池塘莲万朵,婵娟亭馆竹千枝”通过描绘池塘莲花盛开和亭馆翠竹的美景,寓言被祝寿者的品格高洁,环境优雅。尾联“居东剩有明农志,归衮应赓七月诗”祝愿他在东部地方施政时继续秉持明智的农业政策,并期待他归来后能写出如同《七月》诗篇般富有深意的作品,表达了对他的期许和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叙事和象征的手法,既赞扬了被祝寿者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又寄寓了美好的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