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友画八景送马先生之安福索赋·其二禹穴》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马先生在探访禹穴之后,以马迁的才华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再次临江而行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句“师是马迁才”,巧妙地将马先生与司马迁相提并论,暗示了马先生不仅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有着像司马迁那样的卓越才能。接着,“探奇禹穴来”则点明了马先生此次旅行的目的地——禹穴,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象征着探索未知与追寻历史的勇气。
“重临江水阔”一句,描绘了马先生再次来到江边,面对宽阔的江面,内心可能涌动着对历史长河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憧憬。最后,“好灌豫章材”则寓意着马先生希望在安福之地,能够像豫章树一样茁壮成长,为当地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暗含着对人才培育与文化传承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马先生在历史与自然之间穿梭的独特魅力,以及他对文化和教育事业的热忱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
朅来颍尾弄秋色,一水萦带昭灵宫。
坐思吴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朣胧。
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
雷塘水乾禾黍满,宝钗耕出馀鸾龙。
明年诗客来吊古,伴我霜夜号秋虫。
颜乐亭诗,并叙
天生蒸民,为之鼻口。美者可嚼,芬者可嗅。
美必有恶,芬必有臭。我无天游,六凿交斗。
骛而不返,跬步商受。伟哉先师,安此微陋。
孟贲股栗,虎豹却走。眇然其身,中亦何有。
我求至乐,千载无偶。执瓢从之,忽焉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