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跋扈(bá hù)的意思:形容傲慢自大,专横跋扈。
罢论(bà lùn)的意思: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或缺乏根据的随意评论或妄加指责。
兵衅(bīng xìn)的意思:指战争或军事行动。
兵威(bīng wēi)的意思:指军队的威武和威力,也可以用来形容力量强大的人或事物。
不戢(bù jí)的意思:不屈服,不退缩
都护(dū hù)的意思:指古代边防将领,也用来比喻保护边疆或领导一方。
辅圣(fǔ shèng)的意思:辅佐圣人,助人为圣。
画策(huà cè)的意思:指谋划计策、策划计谋。
戢定(jí dìng)的意思:指心静神定,稳定内心,不受外界干扰。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骄矜(jiāo jīn)的意思:形容人过于自负和骄傲。
纠纷(jiū fēn)的意思:指由于利益、观点、意见等的冲突而产生的争议或争执。
廊庙(láng miào)的意思:指宽敞的庙宇或宫殿。
圣君(shèng jūn)的意思:指君主具备圣明的品质,能够以德治国,使民众得到福祉。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消兵(xiāo bīng)的意思:指用智慧、策略或方法消除敌人的武装力量。
伊周(yī zhōu)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的地位、名望、权势逐渐衰落或消失。
宥密(yòu mì)的意思:宽容待人,宽宥纵容。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韩驹所作的《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中的第六首。韩驹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太师公相生辰的祝贺与敬意,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和平与治理的深思。
诗中首先描绘了一幅权力纷争、兵威不息的景象,“跋扈骄矜势纠纷,兵威不戢定将焚”。这句诗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权力的争夺导致了战争的威胁。接着,诗人提出了解决之道:“权归宥密消兵衅,力扫欃枪息祲氛。”他主张权力应集中于中央,以消除地方的纷争和战争的隐患,恢复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随后,韩驹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政治理念:“鸿剑将军休画策,捧觞都护罢论勋。”这里,他建议高层官员应放下争功夺利之心,而应致力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同时,他也强调了在国家治理中,应避免过度的军事行动,以免再次引发战争。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四方廊庙无馀事,咸仰伊周辅圣君。”他希望在太师公相的领导下,国家能够实现长治久安,所有的官员都能齐心协力,辅佐圣明的君主,使国家繁荣昌盛。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韩驹对太师公相的崇高敬意,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治理的深刻见解和对和平稳定的强烈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分题得含春亭送李惟诚大参之陜西
终南不改色,清渭仍东流。
春花几开落,亭址馀荒丘。
城头北斗低,明月满高楼。
金莲无消息,长夜风飕飕。
忆昔贞观初,庙堂多俊游。
从容奉清问,高步登瀛洲。
王道何坦荡,致理侔殷周。
嗟嗟令狐子,得君无与俦。
云胡延英奏,背汗沾重裘。
形迹一以拘,肝胆何由投。
大夫中朝彦,揽辔澄西州。
胜迹应遍览,兹亭无久留。
永怀明艮会,夙夕弘嘉猷。
休声谅自致,允矣垂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