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杜处士新居》
《杜处士新居》全文
唐 / 罗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翠敛王孙草,荒诛宋玉茅。

寇馀无故物,时薄少深交

迸笋穿行径,饥雏出坏巢。

小园吾亦有,多病近来抛。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迸笋(bèng sǔn)的意思:形容事物迅速发展、蓬勃生长的样子。

薄少(báo shǎo)的意思:形容人才华出众、学问渊博。

穿行(chuān xíng)的意思:指行走或通过时,不停地穿过、穿梭于中间。

故物(gù wù)的意思:指过去的事物或旧物品。

近来(jìn lái)的意思:最近的一段时间

深交(shēn jiāo)的意思:深厚的友谊或亲密的交往

宋玉(sòng yù)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失去原有的光彩,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王孙(wáng sūn)的意思:指王子和公子,也用来形容家族显贵的后代。

无故(wú gù)的意思:无缘无故地、没有理由地

行径(xíng j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动、举止和品德。

王孙草(wáng sūn cǎo)的意思:指自以为了不起的人,自命不凡的人。

注释
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代称。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此处借指文人。
寇馀:战乱后的残留。
时薄:时势淡薄,形容世态炎凉。
迸笋:破土而出的竹笋。
饥雏:饥饿的小鸟。
坏巢:破损的鸟巢。
多病:身体多病。
翻译
青翠的草丛收敛了贵族子弟的气息,荒芜之地连宋玉的茅屋也遭受摧残。
战乱之后,一切都不再如旧,时世艰难,人情淡薄,交情浅薄。
竹笋破土而出,穿过小径,饥饿的小鸟从破损的巢穴飞出。
我也有个小园,但因病痛缠身,如今已许久未去打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与孤寂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现在荒废的感慨。

“翠敛王孙草,荒诛宋玉茅”两句,诗人以古代贵族王孙的荒废园林和宋玉的茅屋为喻,表达了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却沦落为荒野的悲凉情怀。翠草覆盖着昔日华丽的宫殿,而宋玉的茅屋也已成为空话。

“寇馀无故物,时薄少深交”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和现在社会关系淡薄的感慨。寇馀即是无用的旧物,比喻那些已经失去价值的过去事物;而“时薄少深交”则反映出当下的社会联系疏远,没有深厚的情谊。

接下来的“迸笋穿行径,饥雏出坏巢”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凄凉感。迸笋(即竹笋)从地里长出来,穿过小路;而饥饿的小鸟则因巢穴破败被迫外出,这些意象都在传达一种生命力与生机的消亡。

最后,“小园吾亦有,多病近来抛”两句,则转向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诗人虽自有一片小园,但由于身体多病,便常常需要将心中的烦恼和忧愁抛诸脑后。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的隐喻,也可能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巧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于现实生活状态的无奈和感慨。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朝代:唐   字:昭谏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生辰:833-909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猜你喜欢

洪丞相挽辞二首·其一

乾道扶初旭,中台焕五云。

才登右丞相,已拜大观文。

胡不迟期月,看渠集茂勋。

一朝惊玉折,千载叹芝焚。

(0)

至后十日雪中观梅

小树梅花彻夜开,侵晨雪片趁花回。

即非雪片催梅发,却是梅花唤雪来。

琪树横枝吹脑子,玉妃乘月上瑶台。

世间除却梅梢雪,便是冰霜也带埃。

(0)

四十二叔祖母刘氏太孺人挽词

夫人自七十,有母尚期颐。

不遣千山讣,犹应一病迟。

孝留天下口,身立女中师。

到得君羹美,翻令颍谷悲。

(0)

岸沙

水嫌岸窄要冲开,细荡沙痕似剪裁。

荡去荡来元不觉,忽然一片岸沙摧。

(0)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其九

独对秋筠倒晚壶,喜无吏舍四歌呼。

柳梢一壳兹缁滓,屋角双斑谷古孤。

(0)

东园探桃李二首·其一

偶逢李径一花开,从此东园日日来。

更约桃花同坼好,红红白白两相催。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