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其一》
《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新样西风较劣些,重阳还放海棠花。

春红更把秋霜洗,且道精神不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佳(bù jiā)的意思:不好,不理想

春红(chūn hóng)的意思:指春天的景色变得绚丽美丽,充满生机。

海棠(hǎi táng)的意思:指美丽而短暂的事物或景象。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且道(qiě dào)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现象的疑问或不解。

秋霜(qiū shuāng)的意思:指秋天的霜冻,比喻残酷的斗争或严酷的考验。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海棠花(hǎi táng huā)的意思:形容容貌美丽的女子。

翻译
新来的秋风似乎不如以往强烈,重阳节时竟然还有海棠花盛开。
春天的娇艳花朵经过秋天的霜打,现在看起来怎么样呢?
注释
新样:新来的。
劣些:不如以往强烈。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还放:仍然开放。
海棠花:一种春季开花的观赏植物。
春红:春天的花朵。
秋霜:秋季的寒霜。
洗:经历、经受。
精神佳不佳:状态好还是不好。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收录在《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中。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新秋之际,对春天和秋天景象的独特感受。

"新样西风较劣些"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初秋时节西风不如往日强烈或温暖的观察,通过“较劣”二字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怀旧情绪。接着,“重阳还放海棠花”描写的是深秋(重阳)季节中,海棠花依然开放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生命力顽强的一面,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持续存在的期望。

"春红更把秋霜洗"则是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描绘出季节交替带来的变化。春天的红色(可能指花朵或其他景象)在秋天的寒霜中变得更加鲜艳,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美丽,而诗人正是从这些细微之处捕捉到了自然界的无限魅力。

最后,“且道精神佳不佳”则是一种自问自答式的语言,诗人在这里似乎在询问自己,或是对读者发出了一个邀请,来共同感受和评价这份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精神享受。这样的句子,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让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和具有互动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季节更迭中自然界变化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力强弱、美好持续性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读胡佥宪访缉熙榄山诗因为三绝句寄题山中书舍兼呈竹斋老丈·其一

护法沙门也作人,白衣送酒此山频。

天机蚤有胡僧识,算到梅花五百春。

(0)

上廉宪节·其四

久持宪节驻江南,衡鉴无私太极参。

白简霜飞威凛凛,乌纱晴照鬓鬖鬖。

风摇去旆装初束,日落离亭酒未酣。

到得南雍应不久,君名已在御屏缄。

(0)

失题

东南六十县,乃在岭海间。

斯民日疲困,盗贼纷相抟。

仁义久不施,别离愁我颜。

竿头百尺丝,可以系东山。

(0)

鹿洞盘耕

十亩林中半是塘,先生高枕自羲皇。

有头伊尹方能任,月落芝田影渐长。

(0)

周公祠二首·其一

周君真猛将,豪气众所推。

天兵征七方,风声撼三陲。

天山一骑发,勍敌三箭夷。

轰雷出掌握,烈日生光辉。

恶见妖蛇头,射死两手挥。

功成人去也,谁解竞场围。

(0)

别陈廷器

逢君不用寄家书,琐琐皆烦报敝庐。

杜子诗穷行负酒,冯郎歌苦食无鱼。

十年别恨风尘里,三世通家气谊馀。

归到琼南问江左,白头今拟卜休居。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