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乡富鱼错,有物小而铠。
对此汝哀汝,生食之岂罪。
白沙(bái shā)的意思:白沙是指沙子的颜色非常白,用来形容地面洁白无瑕的样子。引申为形容事物纯洁无暇,没有瑕疵。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江乡(jiāng xiāng)的意思:指江河畔的乡村,形容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乡间地方。
酒泉(jiǔ quán)的意思:形容饮酒过度,喝醉。
举族(jǔ zú)的意思:指全家一起举家迁徙或全家同心协力的意思。
南翁(nán wēng)的意思:指老年人或年长者。
瓶罂(píng yī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态度冷漠、不关心。
泉流(quán liú)的意思:形容泉水流动的样子。也比喻文采或才情流溢不断。
生食(shēng shí)的意思:指未经烹调的生食物。
失身(shī shēn)的意思:指女子失去贞操,有时也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不正当关系。
朔客(shuò kè)的意思:指在北方边疆地区活动的商人或旅行者。
糟丘(zāo qiū)的意思:形容地势高而险峻。
这首诗描绘了对蟛蜞(一种小型水生甲壳动物)的食用行为的反思与同情。诗人通过描述蟛蜞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最终成为人类食物的命运,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界的深刻思考。
首句“江乡富鱼错”,点明了蟛蜞生长的环境——江乡,这里鱼虾丰富。接着,“有物小而铠”描绘了蟛蜞小巧且带有硬壳的特征。接下来的两句“天晴走白沙,月暗来沧海”,通过对比晴天与夜晚的场景,展现了蟛蜞在不同时间的活动习性,暗示其适应性强。
“空怜朔客疑,尚被南翁采”则表达了对蟛蜞命运的同情,即使在北方的客人眼中它可能只是疑惑的对象,但在南方的老人看来,它却成了可食用的资源。这种对比突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与影响。
“刀斧不足膏,瓶罂遂俱逮”进一步揭示了蟛蜞最终的归宿——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食。这里使用了“膏”和“逮”这样的字眼,形象地描绘了蟛蜞从自由生活到被捕捉、加工的过程。
最后,“失身酒泉流,举族糟丘醢”将蟛蜞的命运推向极端,它们不仅个体被食用,整个族群也可能因为人类的消费习惯而遭受灭顶之灾,比喻为“酒泉流”和“糟丘醢”的悲剧。
“对此汝哀汝,生食之岂罪”则是诗人对这一现象的反思,表达了对蟛蜞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对人类过度消费行为的质疑。这不仅是对蟛蜞的哀悼,也是对所有生命存在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蟛蜞为载体,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消费主义社会背景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所引发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导河积石尧解忧,滔天之水成安流。
何年决齧半南土,清淮怒卷黄云愁。
宣房既筑汉歌喜,越巫抱璧神光起。
害除梁楚二渠成,海溢西南九河死。
后来群策知谁贤,何人捧土能防川。
彭城楼堞照黄土,河平堰石愁金天。
吾皇放勋超万古,泽世馀功平水土。
睢阳塞决付贤侯,解变狂澜作安堵。
于今此功宁复有,从容小试经纶手。
千年遗爱在邦民,春风吹水浓如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