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饥未赒,燕中久无雨。
犹闻客子船,买口向南去。
暴殄(bào tiǎn)的意思:指草率、浪费地对待珍贵的物品或资源。
长养(cháng yǎng)的意思:长期抚养,长时间的培养。
朝暮(zhāo mù)的意思:指一天的早晨和傍晚,也指时间的短暂和转瞬即逝。
传言(chuán yán)的意思:指流传的谣言或没有经过证实的消息。
疵疠(cī lì)的意思:指缺点、瑕疵。
翻覆(fān fù)的意思:翻倒、倾覆
关天(guān tiān)的意思:关乎天下大事,涉及重要问题。
河北(hé běi)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之间的距离很远。
禾黍(hé shǔ)的意思:禾黍是指稻谷和黍谷,也泛指庄稼和粮食。
回互(huí hù)的意思:回互指互相回答、互相问答。
饥馑(jī jǐn)的意思:饥馑指的是饥饿和饥荒,是指人们因长时间缺乏食物而导致的饥饿状态。
客子(kè zǐ)的意思:指客人或外地人的孩子。
利赂(lì lù)的意思:用金钱或物品来贿赂他人,以谋取私利。
冷气(lěng qì)的意思:指冷淡的态度或气氛。
流冗(liú rǒng)的意思:指言谈冗长,没有实质内容或价值。
米粟(mǐ sù)的意思:指极少的财富或物资。
南人(nán rén)的意思:指南方人,即南方的人。
曩岁(nǎng suì)的意思:指过去的岁月,旧年
秋香(qiū xiāng)的意思:指美丽动人的女子。
山东(shān dōng)的意思:形容人勇敢、刚强,也用来形容事物坚固、稳定。
四序(sì xù)的意思:
指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 唐 王勃 《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 清 顾炎武 《华山》诗:“四序乘金气,三峯压 大河 。”
天意(tiān yì)的意思:指天命所归,事物的发展与结果由天决定,人力无法左右。
细民(xì mín)的意思:指精细、细致的人民。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眼见(yǎn jiàn)的意思:亲眼看到的事实或现象。
这首元代诗人揭祐民的《西风碍长养》以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苦难与不公。诗中通过“西风”、“冷气”、“饥荒”、“流冗”等自然景象和生活状态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首句“西风碍长养”,以西风阻隔生长之意,暗喻了社会环境的恶劣,影响着万物的生长,同时也象征着政治环境的压抑与不公。接下来的“冷气移当暑”,进一步强调了气候异常,反常的天气预示着社会的动荡不安。
“河北饥未赒,燕中久无雨”两句,直接点明了北方地区因长期干旱而引发的饥荒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与政府应对灾害能力的不足。“传言山东地,亦有流冗故”则暗示了其他地区的相似困境,流冗(指赋税沉重)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细民辄疵疠,天意肯回互”表达了对天灾人祸不断,民生艰难的感慨,同时也对上天能否改变现状表示了疑问,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天道的思考。
“犹闻客子船,买口向南去”描绘了一幅百姓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求出路的画面,反映了社会流动性之大,以及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选择。
“饥馑事关天,肯使为利赂”强调了饥荒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天灾与人为的不公,而非简单的经济利益交换,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洞察。
“南人多暴殄,米粟易珠土”揭示了南方地区资源浪费严重,粮食被轻易兑换成珍贵物品的现象,反映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与奢侈浪费的问题。
“此理焉可常,翻覆随朝暮”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忧虑,认为它难以持久,会随着时间和政治局势的变化而变化。
最后,“曩岁江浙间,眼见吁可惧”回顾了过去江浙一带的状况,令人感到恐惧,强调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长愿四序平,秋香熟禾黍”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定、四季如常、粮食丰足的美好愿望,寄寓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元代社会的矛盾与问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公正的强烈呼吁。
四年尘沙中,奔走日不给。
空歌下泉诗,颇愧夔子集。
今晨出军府,心与归鸟急。
花迎晓日笑,树沐清露湿。
清漪舞游鳞,照影孤小立。
重来期秋风,领略蟾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