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孤(bù gū)的意思:不独自,不孤单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官职(guān zhí)的意思:指担任官员的职位或职务。
若不(ruò bù)的意思: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善听(shàn tīng)的意思:指善于倾听、理解和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
太史(tài shǐ)的意思:太史是指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历史和记录史事。在成语中,太史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吾道(wú dào)的意思:指自己的道理、原则、信仰等。也表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受他人影响。
宣尼(xuān ní)的意思:指宣扬儒家思想,传播道德教化。
吟诗(yín shī)的意思:吟咏诗词。
元亮(yuán liàng)的意思:形容光亮耀眼,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出众。
钟子(zhōng zǐ)的意思:指人才或事物的价值、重要性。
子期(zǐ qī)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儿子或后代。
钟子期(zhōng zǐ qī)的意思:指人们对于时间的精确掌握和合理利用。
- 翻译
- 欧阳修并非只是爱好写诗,诗是他用来记录时代的工具。
他的官职虽难以匹配太史的名号,但他的文章却追求孔子般的文采风流。
他如果能归隐田园,绝不逊色于陶渊明,善于倾听他人也无愧于钟子期的知音之誉。
如果品德不孤立,我的道路就在,所以欧阳修并非只是爱好吟诗。
- 注释
- 尧夫:指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
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
宣尼:即孔子,儒家创始人。
陶元亮: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著称。
钟子期:古代传说中的音乐鉴赏家,与俞伯牙的故事有关。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首尾吟》第六十三首,主要体现了诗人邵雍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对自己品德修养的追求。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诗人并不是单纯为了爱好而写诗,而是借诗来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时代感受。他自比为尧夫,暗示自己有志于以诗言志,关注社会现实。
接下来的两句“诗是尧夫代记时,官职固难称太史”,强调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历史与时代的见证,尽管他的官职可能不足以称为正式的史官,但他的诗却能承担起历史记载的责任。
“文章却欲学宣尼”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宣尼)文章道德的仰慕,他希望自己通过诗歌也能像孔子那样,传播教诲,影响他人。
“能归岂谢陶元亮,善听何惭钟子期”这两句,诗人以东晋隐士陶渊明和知音钟子期自比,表明即使选择归隐,也不放弃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期待有人能理解并欣赏他的诗歌。
最后,“德若不孤吾道在,尧夫非是爱吟诗”总结全诗,强调品德高尚的人,其道路不会孤单,他的诗歌并非单纯为了吟咏,而是承载着他的道德追求和人生哲学。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邵雍作为诗人兼道德家的形象,他以诗为工具,既记录时代,又传播美德,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