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谢应祥》
《送谢应祥》全文
明 / 穆孔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君县尹为政慕何人。

独爱阳城拙,兼闻范叔贫。

苍生涕泪古道逡巡

城外桑麻路,经过莫厌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范叔(fàn shū)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养深厚,值得尊敬和学习。

古道(gǔ dào)的意思:指古代的道路,也表示古老的道路或传统。

经过(jīng guò)的意思:经历、经验、经过某个地方或经过某个事件。

逡巡(qūn xún)的意思:犹豫不决,踌躇不前

桑麻(sāng má)的意思:形容人的穷困潦倒。

送君(sòng jūn)的意思:指送别亲友或客人离开。

涕泪(tì lèi)的意思:眼泪流下

为政(wéi zhèng)的意思:指担任政府职务,治理国家。

县尹(xiàn yǐn)的意思:县尹是指古代中国县级行政区域的首长,也可以泛指地方官员。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官员贪污腐败、草菅人命,以及滥用职权的行为。

阳城(yáng chéng)的意思:阳城是一个地名,也指的是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的城市或地方。

鉴赏

此诗《送谢应祥》由明代诗人穆孔晖所作,通过送别县尹谢应祥的场景,表达了对官员为政理念的期待与赞赏。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谢应祥与历史上的两位清官——阳城和范叔相提并论,以此表达对其清廉为官、体恤百姓的期望。

首句“送君费县尹”点明了事件的主角和背景,即送别即将赴任费县的县尹谢应祥。接着,“为政慕何人”一句提出疑问,表达了对谢应祥为政风格的期待,希望他能像历史上的清官一样,以公正廉洁的形象治理地方。

“独爱阳城拙,兼闻范叔贫”两句,通过引用阳城和范叔的事迹,进一步强调了清廉为官的重要性。阳城以“拙”字形容,意在赞扬其不追求名利,行事朴实;范叔则因“贫”而闻名,象征着其生活简朴,不贪图富贵。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也寄托了诗人对谢应祥的期望,希望他能效仿这些清官,以身作则,为百姓谋福利。

“苍生堪涕泪,古道久逡巡”两句,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担忧以及对谢应祥能够带来改变的期待。这里的“苍生”指的是广大民众,“涕泪”暗示了百姓的苦难和对改善现状的渴望。“古道”在这里可能指代传统的道德标准或治理方式,“久逡巡”则表达了对这种传统价值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的忧虑。这两句诗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谢应祥能够恢复和实践传统美德的期待。

最后,“城外桑麻路,经过莫厌频”两句,以具体的景象描绘了谢应祥即将前往的费县,以及诗人对他工作的期待。这里“桑麻路”象征着农业发展和民生的富足,表达了对谢应祥能够带领当地百姓过上更好生活的祝愿。同时,“经过莫厌频”一句,既是对谢应祥勤政为民的鼓励,也是对诗人自己及后世对谢应祥工作成果持续关注的期许。

综上所述,《送谢应祥》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不仅表达了对谢应祥个人品德的赞赏,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道德回归的深切期盼。

作者介绍

穆孔晖
朝代:明

(1479—1539)山东堂邑人,字伯潜,号玄庵。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翰林检讨,嘉靖时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晚年学宗王守仁,且融入佛道学说。卒谥文简。有《读易录》、《尚书困学》、《前汉通纪》、《游艺集》、《玄庵晚稿》。
猜你喜欢

奉和朱翁老师病怀三首·其三

长拟丝纶承帝制,讵论词赋冠儒曹。

神鳌鳞甲辉宫观,织女机杼绚锦袍。

岁月幸依经幄静,云霄倍望讲筵高。

成蹊漫愧随桃李,塞径从谁薙莽蒿。

(0)

湘阴道中

来往三湘遍,真成感倦游。

烟开林影乱,日出鸟声稠。

草木惊时变,光阴荡客愁。

所思渺天未,不见祗离忧。

(0)

云居寺燕集

云居通凤岭,石阁转香台。

一径听钟入,数峰迎户开。

湖光摇绮席,天色倒金杯。

向夜繁星动,高歌未拟回。

(0)

徐州龙山亭宴集

胜地标龙久,危亭借鹤传。

长河当槛入,乱岫袅空悬。

日月珠林外,风云倚席前。

此方多难日,匡济赖诸贤。

(0)

明山云望诗·其一

昔有卢阳令,避世当乱残。

来家沅水汭,几叶扬翩幡。

皇皇肇尔祖,发挥一何艰。

有志郁不显,混迹丘廛间。

义声动四壤,贤哉人共传。

(0)

酬雷子十四日见招

喜近中秋饮,惭当上客星。

池开平榻白,竹直落檐青。

得句留山雨,敲墙过瓦瓶。

移尊临露草,浮世感风萍。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